• 62阅读
  • 0回复

适应新形势 改变旧结构 宜昌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布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0
第2版()
专栏:

  适应新形势 改变旧结构
  宜昌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布局
本报讯 湖北省宜昌县适应城乡居民生活和旅游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牧、渔、果、菜等业,缓和了市场的供求矛盾。
宜昌县地处长江西陵峡两岸,著名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正在兴建的三峡大坝都在这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施工队伍的增加和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这里蔬菜、副食供求日趋紧张,价格甚至高于武汉市。不少地方农民生活要求也大大提高。
宜昌县委、县政府根据城乡市场的需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调整、更新农业布局。他们的做法,一是搞粮食转化,发展养猪业。全县出栏肥猪从一九八一年的十六万头发展到去年的二十七万头,今年计划三十二万头,上半年已出栏十八万多头。二是还草于牧,发展草场,大养牛羊。县区乡联合兴建的牧业基地,到目前为止,已开挖草场四万亩,种草养畜。近四年来,向城乡市场提供菜牛、役用牛近千头,缓和了供求矛盾。县城郊区发展良种奶牛一百六十一头,年产鲜奶六十多万斤,改变了这个县不产牛奶的状况。三是利用鸡口地和烂泥湖田新增养鱼水面一万一千亩,进行多品种、多层次的养鱼,成鱼产量由一九八二年的八十万斤增加到五百万斤。同时,还在山区建立人工养殖场,发展地方特产“娃娃鱼”。四是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果业。该县在西陵峡沿江两岸发展柑桔四万多亩,五百多万株。 (彭明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