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抗日战争中的牺盟会和山西新军(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0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抗日战争中的牺盟会和山西新军(下)
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骨干力量的山西新军,是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由我党倡议于1937年8月开始创建的。阎锡山早在1936年下半年就一再考虑过要扩军,并且想改用新的旗号。在当年12月的一次会议上,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成员董天知出面,提出建立一支以进步思想武装的抗日新军的建议,为阎首肯,但并未实行。抗战开始后,在日寇进攻面前,山西旧军一触即溃。这时,阎锡山急于扩充实力,应付危局。薄一波再次提出组建山西新军的建议,阎同意试建一个团。1937年8月1日,以原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的两个团为基础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八第九团各一部组成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正式宣告成立;9月间发展为四个总队(团)。
1937年9月,刘少奇同志向华北地区党组织提出,三个月内“扩红十万”,即把部队扩大到十万,周恩来同志完全赞成,并在具体部署时提出把决死队和牺盟会游击队包括在内。这个方针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同意。同年10月初,薄一波进一步向阎锡山提出再组建五至十个旅新军的建议。阎锡山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先给了五个旅的番号,授权当时担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政治委员的薄一波全权负责从速组建。于是,原来的四个总队很快就扩充为四个纵队(旅),各纵队的政治委员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是薄一波、张文昂、戎子和、雷任民。同时组成工人武装自卫队,不久即由团发展为纵队。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给的正式番号,依次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第四旅和第二○七旅等。
至1939年夏,山西新军已有:(1)四个决死纵队,每个纵队各辖有三个总队和三个游击团,合计二十四个团;(2)一个工人武装自卫纵队,辖三个团;(3)三个政治保卫旅,即二○九、二一二、二一三旅,每旅各辖三个团,合计九个团;在二一二、二一三旅的属下,还有三个游击支队(团);(4)三个保安司令部,各辖两个团,合计六个团;(5)一个暂编第一师(由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织的),辖四个团又一个游击支队(团)。
以上全部山西新军共计五十个团。其中四十六个正规团,四个游击支队(团),主力部队约五万多人。当时山西新军的实际兵员和武器数量都超过了山西旧军。这支抗日武装,分别活动于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地区。
山西新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壮大起来的。由薄一波担任书记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了山西新军的工作。委员会的成员由最初的五人到1937年增加为十六人,新增加的委员为:牛荫冠、冯基平、廖鲁言、王鹤峰、李力果、刘有光、侯振亚、唐方雷(徐荣)、傅雨田、刘亚雄、谷景生。大多数委员都直接投身到组织和掌握武装这一中心工作中来,他们分别担任了部队中的主要领导职务。我党领导下的山西新军,普遍建立了党的组织,并且有一套政治工作制度,特别是政治委员制度。新军各部队的政治委员,除二○七旅外,都是由共产党员担任;各旅旅长、团长,以至营长、连长,最初大都是由旧军官担任。由薄一波拟订、经阎锡山同意的条例规定,政治委员是部队的最高首长,在部队中拥有最后决定权。实行这个条例,大大便利了约束、改造和撤换旧军官。后来各级军事指挥人员都改由共产党人和进步分子担任。团、营、连的各级主要政治工作人员,也大都由共产党员担任。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党对山西新军的领导,增强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在新军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八路军的巨大援助。八路军先后支援新军各部队的军事干部在四百名以上,同时还代培了大批干部。1938年夏,八路军总部在山西沁县西林村为决死一纵队开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参谋长亲自授课,对提高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起了重大作用,山西新军称之为“西林整军”。
山西新军和牺盟会当时作为由我党领导的山西新派力量,在按照我党确定的政治方向开展工作和进行战斗的过程中,同山西的顽固分子即旧派势力曾发生尖锐的矛盾和斗争。1939年冬首先在晋西发生的“十二月事变”,就是这种矛盾和斗争激化的一次总爆发。抗战开始,阎锡山在日寇进攻面前遇到重大困难时,希望牺盟会和新军帮助抵挡一阵;当新军配合八路军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牵制了敌人,稳定了山西局势之后,阎看到新派愈加发展并形成独立的力量,看到新派的势力和群众运动的发展超越了他所需要和允许的范围,看到共产党的影响迅速扩大,感到惶恐不安。于是,他转而积极支持旧派的力量和顽固的旧军官,压制、打击新军和牺盟会,以此来提高旧派,并且指使旧派来反对新派。1939年3月,在秋林镇召开的军政民高干会议上,阎锡山坚持要取消新军中的政治委员制度,实际上要取消共产党对新军的领导权,从而改变这支部队的性质,受到新军领导干部的坚决抵制。1939年12月,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阎锡山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命令山西旧军向新军发动进攻,新军各部队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顽强性,坚决予以反击,终于粉碎了旧军的进攻。山西新军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锻炼得更坚强了,经过整军,名义上保留山西新军番号,实际上已加入了由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一二○师和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一二九师的八路军序列,集中活动于晋西北、晋东南地区。“十二月事变”之后,1940年2月15日,党中央派萧劲光、王若飞持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到秋林镇,向阎锡山面述我党关于恢复新旧军团结拥阎抗日的主张。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划分了驻防地区。在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阎锡山保持了中立。这样,基本上保持了山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住了山西的抗战局面,直至抗战胜利。
在抗日战争的八年中,山西新军在八路军的强大支援和直接指挥下,胜利地进行了数千次的战斗。1937年秋至1938年春,主要是阻击日寇进攻;1938年4月至1939年,主要是进行反围攻战斗;1940年参加了百团大战,以后主要是反“扫荡”;1942年至1943年参加了著名的围困沁源的战斗。经过长期战争的锻炼,山西新军的一些团队后来发展成为我军的主力部队。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积极配合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最终地破坏了山西的统一战线局面。这时,山西新军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奋起参加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在伟大的抗日斗争中,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山西新军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牺盟会和山西新军在工作和战斗过程中,得到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刘少奇、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等领导同志的很大帮助和许多指导。1943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听取薄一波同志汇报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斗争情况时欣慰地说:你们以少数人团结了多数人,取得了胜利,这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成功的一个例证。同一年,刘少奇同志在总结华北六年抗战经验时强调指出:“没有山西的新派,以及新派如果不在旧派的进攻下胜利地打击旧派,那末,我们在山西以至华北坚持抗战的困难是要大得多的。山西新派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也给了旧派投降敌人的企图以很大的打击。”(《刘少奇选集》上卷第261页)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历史评价。在十年动乱中,林彪、“四人帮”极力歪曲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斗争历史,诬陷它们是“伪组织”、“伪军”,使大批干部和群众横遭迫害。但是,历史是不容歪曲的。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实际上由我党领导的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终于恢复了它们的历史本来面目;它们所创造的业绩,作为伟大抗日战争史册的一页,又重现光辉。
(辛军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