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实行吨煤工资包干效果好 全国统配煤矿减人增产 一年半来职工减少三十一万多人,产量增加二千四百多万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1
第1版()
专栏:

实行吨煤工资包干效果好
全国统配煤矿减人增产
一年半来职工减少三十一万多人,产量增加二千四百多万吨
据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黄奉初、张锦胜)全国统配煤矿推行工资改革,实行吨煤工资包干以后,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煤矿产量增长二千四百多万吨,职工减少了三十一万多名。这一生动事实强有力地说明,改革出成效。
据了解,吨煤工资浮动包干,就是国家把煤矿生产一吨煤的工资额包给企业,使企业工资总额与企业的产量、效益、效率挂钩,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增人不增工资总额;产量越大,效率越高,提取的工资总额就越多。实行了这一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煤矿减人增产的积极性。
过去,煤炭生产一直是增产增人,按人头给工资总额,使企业背上了人多的沉重包袱。这种分配制度造成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实际上鼓励企业多用人。由于用人过多,煤矿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尽管职工年年增加,完成煤炭生产计划指标仍十分紧张。煤炭部催促生产的电话会议月月不断,矿务局的领导围绕完成产量指标急得团团转,逢年过节还不得不搞“老婆孩子齐上阵”的夺煤大战。
面对这种状况,煤炭部从1984年开始在全国统配煤矿进行工资改革,推行吨煤工资浮动包干办法。目前,实行这项改革的煤炭企业,已占全国统配煤矿总数的80%。实行吨煤工资浮动包干办法后,全国统配煤矿出现了三个突破:
——劳动效率有了突破。过去平均每个职工每班的产煤量长期徘徊在零点九吨以下,去年首次突破了零点九吨,今年上半年又提高到零点九三九吨。由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去年统配煤矿的产量比上年增长了4%,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
——增产必增人的局面有了突破。全国统配煤矿过去每年平均增加八万至十万名职工。去年国家下达给煤矿新增生产能力所需的六万八千个劳动力指标,节余了二万三千个;今年下达的四万个劳力指标,到目前为止只用了七千多个。许多煤矿不仅不要增加职工,反而精简了一批富余劳动力。抚顺矿务局去年精简了一万五千多名。鸡西矿务局去年精简七千六百人,今年又减少了一万名。开滦、潞安、平顶山、兖州兴隆庄、鹤岗等煤矿也都精简了职工。全国统配煤矿去年精简职工二十六万多人,今年上半年又减了近五万名,精简的职工相当于大同、开滦、铁法三个矿务局的职工总和。
——煤炭企业的单一生产型有了突破。减下来的人员除了老弱病残的退休和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进行培训外,大部分安置到为煤矿生产服务的集体企业和劳动服务公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