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石河子,你为何这般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1
第2版()
专栏:

石河子,你为何这般美
本报记者 段存章
早就听说新疆石河子是“花园城市”、“戈壁绿洲”,9月初,我有幸来到这里,果然名不虚传。“城在绿云中,人住花丛里”,石河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5%,平均每人有树二十多株。
谁能想到,三十年前的石河子只有三户居民、一间大车店。戈壁荒原,夏日烤,冬日寒,数百里无人烟。1950年,当时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王震、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等领导同志,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石河子具备建立新城的优越条件:周围有五百多万亩可垦荒地,有辽阔的草原,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有天山的煤炭,建材原料,便决定在这里建设新城。兵团已故政委张仲瀚同志亲自抓规划,布置绿化任务,组织花卉引进。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员赵锡光担任石河子城市基本建设处处长,为了绿化城市,他早起晚睡,积劳成疾,逝世那年才五十四岁。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刘丙正也是位“花草迷”。他对英国一位来石河子讲学的教授说:“我要办个大医院。”他进一步解释说:“这是战略的一招,从生物学的观点看,栽树种花,多搞氧气工厂,人的精神愉快,就少生病。”
石河子有一批城市绿化的“美容师”。五十三岁的王效英,人们说她“走到哪里,把绿带到哪里”。1949年,高中毕业的王效英从成都参军进新疆的。三年后,她脱下身上的绿军装,立志为戈壁荒原披绿装,报考了新疆八一农学院林学系。1956年毕业分配到石河子,为城市梳妆打扮了三十个春秋。如今她是副总工程师,老伴赵铁民是工程师,一块在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老两口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地为后代造福。身教胜于言教,好作风一代传一代。三十多岁的市绿化车队队长易福星,1979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林学系。他说:“老一辈带了个好头,他们没明没夜地干,我们年轻人要把好传统继承下来,把石河子打扮得更美!”
城市绿化的力量在群众中。你看,那市中心广场上新修的四万平方米的花园,原是荒滩一片,要改造它,按设计预算,需八十六万元投资,占城建局全年资金近一半。资金缺少,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由财政上资助一点;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协助一点;城建局的职工取消节假日多干一点。一个绿化、美化的游憩广场如期建成了。
哦,石河子,是几万双居民的巧手把你装扮得这般美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