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发展养殖潜力大——沿海渔业科学考察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1
第3版()
专栏:

发展养殖潜力大
——沿海渔业科学考察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艾笑
在山东省崂山县养殖公司育苗场,记者看到了刚出生二十多天的小对虾,只有两毫米长,在水里欢快地游动。工程师说,再经四个半月的人工饲养,它们就会长成十二厘米长的商品虾。打去年开始,这个公司孵化、培育的虾苗,除供附近地区人工养虾外,余下的全部向海里放流增殖,规模可观。
八十年代初,由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从事了多年的“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取得了重大生产性突破,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人工育苗方法,并得到应用推广。随着虾苗问题的解决,两、三年之内,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养虾热”风靡沿海十个省市。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侯文璞介绍说:“我国的对虾养殖水平,已经进入全人工养殖的新阶段,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对虾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我国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主要养虾国之一。”
这一信息确实让人鼓舞。我国海岸线长一万八千多公里,有五千多个岛屿,港湾众多,浅海、滩涂广阔,有大陆架渔场二十二亿亩,可供开发的滩涂二千多万亩,江河径流入海,带来很多有机物,水质肥沃,发展海水养殖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目前滩涂养殖面积仅利用14%,大陆架海水养殖基本没有开发,海水养殖产量仅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十分之一多。当然,我国的海水养殖和国外相比还是可观的,目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将近一半,居世界首位。存在的问题是饵料跟不上,单产太低,质量也不高,其中贝藻类占98%,鱼类极少。
解决吃鱼难的问题,就要注意抓住养鱼这个大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海水养殖除了传统的滩涂贝类蛎、蛏、蚶、蛤、紫菜和海参、鲍鱼、扇贝等海珍品外,梭、?、尼罗罗非鱼、黑鲷、真鲷、石斑鱼等海水鱼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都已相继突破,为大规模的群众性海水养殖创造了技术条件。海水养鱼能不能象养虾一样地“热”起来?前景相当乐观。
通过养殖发展水产品,要打两个拳头,一是海水养殖,二是淡水养殖。这几年由于党的政策对头,我国淡水养殖比海水养殖发展更快,已形成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好局面,广大农民搞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去年,淡水养殖产量一百八十一万吨,约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30%,也居世界首位。今年,稳步增长的也主要是淡水养殖产品,上半年就比去年同期增长29%。现在全国内陆可供淡水养殖的水面已有一半以上被利用。
科技成果的推广对淡水养殖业的推动力也是巨大的。专门从事淡水养殖研究的上海水产研究所所长严增富说:“一些池塘养鱼取得较高效益,是因为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应用得较好、技术水平得到较充分发挥的结果。如配合饲料的使用,一下子就使池养的亩产由五、六百斤,提高到千斤以上;青鱼、草鱼出血病疫苗的研究成功,使成活率由20%提高到80%……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评价,许多技术人员被请到国外帮助发展养鱼。我们的技术可以向国外输出,更可以在国内尽情发挥。”
我国共有淡水水面三亿亩,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但目前利用很不平衡。其中池塘、水库利用率较高,达70%—80%,湖泊、河沟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内陆可供淡水养殖的水面则有46%尚未利用。养殖单产更是高低悬殊,如池塘小水面,高者每亩两千到三千斤,低者只有三、四十斤;同是河沟和中型湖泊,高者每亩二、三百斤,低者才一、二十斤。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有用武之地。今后,应坚持以养鱼为主,养殖、增殖、种殖、捕捞相结合的方针,把成熟的先进技术和劳力向中低产地区转移,扩大圈围精养,全面提高淡水养鱼的单产;应进一步推广网箱养鱼。还有一种高密度温流水养鱼新技术,产量十分惊人:每亩高达四万斤!它更适合在有循环冷却水的大型工矿及温泉附近的山谷应用。
农牧渔业部副部长肖鹏最近指出,我国水产业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远洋捕捞,二是淡、海水养殖。二者相比,淡、海水养殖更具备现在就大发展的条件,只要充分挖掘其潜力,一定会对改变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解决大中城市吃鱼难的问题,产生重大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