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领导重视 群策群力 多方集资 平定县六年集资两千余万元办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1
第3版()
专栏:

领导重视 群策群力 多方集资
平定县六年集资两千余万元办学
本报讯 记者王艾生报道:山西省平定县六年来集资二千一百二十九万元,兴建乡村学校一百五十四所,并改建、扩建、修缮了大批学校,增添了学生桌凳和教学设备,全县形成村村兴办学校,尊重知识,尊敬教师的好风尚。
平定县委和政府从改变学校条件入手发展教育。县委书记李海双带领干部分赴二十个乡(镇)调查,察看校舍,拜访教师,探望家长,查清了全县学校的现状。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群策群力,汇集多方面的资金,振兴平定教育事业。县里还把改善学校条件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一项标准。根据不同情况,提出集资办学的要求,尽快使全县的学校达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县委并及时总结推广了贫困山区、较富裕地区的三个集资办学典型,使全县出现了争相集资办学的局面。六年来,县财政投资三百二十七万元,占集资办学总额的19%。全县二十个乡(镇)不等不靠,拿出多年来企业的积累一千三百九十五万元办学。此外,还采取“镇投资镇办学,村投资村办学,镇投资村办学,个人集资村办学”等多种形式兴学办学。
平定县集资办学,为学生创造了好的学习环境。现在有的学校不仅有明亮、宽敞、舒适的教室,还出现了“庭院式”、“园林式”具有民族风格的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建筑群。有的还设有游泳池、旱冰场、操场等,有的学校一边建筑一边绿化。记者访问的锁簧乡谷头村学校,集资三十四万元,新建二千七百平方米有三十余个房舍的学校。学校利用自然山坡,采用民族建筑风格,亭、台、楼、廊,整齐有致,远远望去象一座山间“宫殿”。全县象这样的学校就有十四所,有的乡村集资为教师盖起宿舍楼;有的集资购置实验设备。
平定县由于重视办教育事业,学龄儿童入学率长期稳定在96%以上,巩固率达98%。1977年至1984年全县共被大专、中专等录取的学生达一千五百九十五人。1984年全县考入大学的学生一百五十九人,比1983年增长49%。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