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金山上的来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2
第2版()
专栏:

金山上的来客
本报记者 段存章
今年,地处祖国西北边疆的阿勒泰地区出现了“采金热”。三千五百多农牧民一边上山放牧,一边开矿采金。山谷河畔,锤声叮当,沙里淘金,炉光闪闪。
“阿勒泰”,蒙古语即“金子”。从古到今,这座宝山吸引了许多淘金者。1764年,一些不明国籍的人和一些当地人,曾先后在哈熊沟、坂场沟、东沟、西沟一带开矿淘金。一千六百平方公里的哈图山区,采金者留下的老窟到处可见。解放前,这里共采集黄金四十万两。
我们是乘汽车去阿勒泰的。从克拉玛依出发,行程八百多里。地区经委主任徐治逊向我们介绍说:“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是捧着金碗享大福,可在批资本主义那几年,不允许农牧民采金,把‘淘金客’统统赶跑了,只落得守着金山讨饭吃。自从1981年成立了黄金指挥部,金山上迎来了新客人,请老矿工当参谋,加上黑龙江黄金设计院的帮助,探明了黑熊沟等地的黄金储量。同时,放宽采金政策,近四年群众交银行黄金累计五千四百三十两。今年采金人增多,预计可采三千两。到7月底,已收购三百五十六两。”说着,他取出一块含金的矿石:“你们看,这富矿,一吨矿石能炼一克金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黄金分布在方圆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阿勒泰市克孜尔加村,户户淘金,家家致富。农民李朝富组织二十二个亲友联合淘金,今年上半年向国家交售黄金五十六两,收入三万多元,青河县牧民朱马德全家三个劳力,利用放牧的剩余时间采金,两年出售十三两。布尔津县老妇胡士曼和女儿下河边沙滩淘金,二十天采回黄金一百二十五克,换人民币二千八百元。
在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哈图山下,又来了一批新客人。新疆第一座机械生产黄金的矿山已于前年10月正式投产,全矿有一千三百名职工,已建成一套先进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黄金生产线,可日处理矿石一百吨。到今年5月,产黄金一万多两。
金山上的来客日渐增多。假若我是诗人,真想高歌八十年代的淘金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