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承德地区和各县领导机关边整边改深入调查研究 切实帮助贫困山区脱贫致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4
第5版()
专栏:经验交流

承德地区和各县领导机关边整边改深入调查研究
切实帮助贫困山区脱贫致富
河北省承德地区地、县两级领导机关在整党中,由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率领调查组,深入到边远山区的各个贫困角落,调查研究,实地察看,逐村逐乡地帮助制定脱贫致富的生产规划,因地制宜地选择好脱贫致富的有效办法。
位于燕山腹部的承德地区所属兴隆、隆化、围场、丰宁、滦平、平泉、宽城等七个县,都是山多地少的地方,气温偏低,降雨量少,十年九旱,农业生产一直低而不稳。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县的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的生活状况虽然普遍有所提高,但多数山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去年由于持续半年干旱,全区粮食大幅度减产,工业生产基础又薄弱,多种经营生产刚刚起步,致使这个土地面积在河北省占到18.7%的承德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2%,大多数山村人均收入只有百元左右,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农业人口难以自行解决温饱问题。
去冬今春,地区和各县陆续开始整党,两级领导班子在认真学习整党文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贫困面貌为何至今仍未改变”的问题,反复讨论,对照检查,寻找症结。找到两条主要教训:一是单纯救济观点,一有困难就“输血”,未能在帮助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上多下功夫;二是只求眼前过得去,当年生产能维持就行了,对如何从根本上开发山区资源,改变贫困面貌,一直缺乏切合实际的规划。
这次整党促使承德地委和所属七个县县委共同下了决心:治穷,首先从治领导上的官僚主义治起;改变山区贫困面貌,首先从改变领导机关的作风改起。他们决定,组织由地、县党政机关及各部门主要负责干部带队的调查组,深入到山区去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弄清“穷而难变”的主要原因,查清各种资源,找出脱贫门路。为了使这次调查能达到预期的要求,七月初,先由地区和各县主要领导干部带领二百多名科技人员和基层干部到最贫困的三十四个乡镇进行调查,作为试点;七月中旬,又培训了一万四千多名党政干部和专业人员,并已陆续深入到偏远的一千六百三十七个贫困山村,着手进行调查和规划工作。
从第一批对三十四个乡镇的调查情况看,这次所调查的乡村大多是长期见不到上级机关干部足迹的“被遗忘了的角落”。这些地方山大沟深,但具备着发展林业和牧业的好条件,矿藏资源也较丰富。而在过去的长时期里,在生产指导上丢开了这些优势,硬在这些地方大搞“以粮为纲”,以致愈搞愈穷。下到各地的调查组首先从最贫困的山村着手,一边同群众总结过去的教训,一边上山下沟,实地察看,逐乡逐村地帮助当地干部群众制订“发挥优势、脱贫致富”的规划。行署专员王树森在隆化县西阿乡前岔村调查时,针对这个村分布在五条大山沟,平坝地仅有十一亩的实际情况,同村干部、群众共同研究了逐年退耕还林、还牧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并对石头山上蕴藏的硅石等矿藏的开采及道路修建等,做了具体安排。
帮助每个贫困山村选择好脱贫致富的有效办法,是承德地区这次调查工作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各个调查组通过调查,不仅要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制订好如何改变贫困面貌的长远规划,还逐乡、逐村、逐户地研究确定了如何起步、从何突破的生产门路。据汇报,第一批所调查规划的三十四个乡镇的“起步”生产门路,充分体现了发挥山区优势的特点,主要有林、果、牧、矿及运输、建筑等行业。群众高兴地说:这回搞规划不是讲空话了,既打雷又下雨,看得见,摸得着,落到实处了!
刘葵华 戴国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