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岚山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5
第8版()
专栏:

岚山秋
潘旭澜
到大阪的第八天,想到这正是看红叶的好时光,便约了两位同胞,一起去看闻名已久的岚山红叶。在这之前的一星期里,我连大阪的闹市名胜都没有到过,更别说去外地了。
岚山在京都郊区。虽说交通方便,从我的住处千里山到那里,也要一个半小时。下了车,还不到九点。此地上午一般是九点才上班,但已经有许多游人,比我们更早就到了。
除了不少衣着入时、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外,有父母带着孩子,有拿着手杖穿上“保健鞋”的单身老人,有三五成群穿着黑制服的中学生,还有一队队由老师带着的少年儿童。一些自己开着小车来的中年人,有的正支着三脚架在摄影,有的已在写生版上勾出岚山一角的轮廓,有的跑到比较僻静的河川边悠然自得地钓鱼。
风和日丽,岚山象熟悉而又陌生的梦境。
两座不高的山峦,隔着保津川默默对看着,似乎是在互相凝视、端详。谁也说不清他俩互相对看了多少年。
不会看够的。尤其在这深秋嫩寒时节。“霜叶红似二月花”,那一丛丛、一簇簇的红叶,象落霞,象火焰,也象沸腾热血,我仿佛在什么地方见过。是香山,是天安门前,是雨花台,还是我故乡的山野?记不清楚了。它没有映山红那样鲜妍艳丽,但却更深沉更引人遐思。
如果遍山尽是红叶,固然耀眼,甚至壮观,但不免会使人觉得单调,不满足。岚山耐看,就在于它并非一片通红。一簇簇的红叶,同一丛丛的青松、翠柏、樱树、凤尾竹以及其它草木,互相掩映,互相衬托。于是,红叶更美,更有活力了。我赞美红叶,也赞美陪伴它的青松、翠柏、凤尾竹和野草。也许京都的匠师,从这里得到启发,才织出那驰名于世的织锦罢?
我还喜欢那些红叶翠盖下的老干虬枝。古往今来,多少画家画过许多嘉木奇树,令人神驰。可是,我印象中还不曾见过一位画家笔下,有如此丰富多彩,百态千姿。有的象仙鹤展翅,有的象龙游沧海,有的象醉翁策杖,有的象壮士起舞,有的象情侣漫步……更有许多,什么也不象,只象它自己。
保津川和它的下游大堰川,使岚山特别灵秀。它几乎清澈见底,安详地穿过峡谷。有人说,它象和服美女拽着的彩带。我却觉得它象一根大地的琴弦。它时时刻刻用轻轻的音籁,鸣响着深情的乐曲,咏叹岚山的诗情画意。许多小船,漫游在保津川中。船上的人们,不知是寻梦还是寻诗?要不,那就辜负了大自然的深情厚意。
六十多年前,一位英俊的中国青年,写下了《雨中岚山》的诗篇。在他逝世三年后,日本人民将这首诗刻在朴素庄重的马鞍石上,表达对他崇高品格和缔造中日友好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人心才是真正的历史。他生前不要人们为他立碑塑像。可是他身后,在朝鲜、日本、法国,人民却坚持为之立碑塑像。而且,他在世界人民心中的无形丰碑,比石刻铜铸的有形物质,更巍峨,更久长。望着岚山诗碑,你会觉得红叶更红,苍松更翠,川流更清。
今天晴空万里。秋色胜春光。我在这里,领略了邻邦山川的秀美,聆听了穿过风雨的历史旋律,也依稀看到一位伟大探求者的足迹。
我拍下许多照片,还很想写一首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