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维吾尔农村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6
第4版()
专栏:

维吾尔农村新事
杨生蒲
维吾尔族群众聚居的农村,以它巨大、新奇的变化,迎来了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
遥控水源地
水,是绿洲的生命。在我国最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南缘,流传着多少关于水的美好传说!而今,在于田县,却出现了比传说更美好的现实——遥控水源地。
在波斯塘水源地管理站遥控室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水源地示意图。图上密密麻麻的信号灯,显示着方圆二十八平方公里内五十多眼机井的位置。中央安装着一台遥控仪,上面有几十个按纽,每个按纽控制一口机井。如果想让几公里外的任何一口井抽水,只要轻轻按一下按纽就行。遥控员还能从身边的显示器荧光屏上观察到每口井的抽水状况。
在刁站长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九号井旁,泵房门锁着,机停水不流。随着遥控室发出无线电讯号,只听泵房内响起了“突突”声,电闸自动启开了。刹那间一股清泉从十四寸的井管夺口而出,射进水泥池,翻起洁白的浪花,然后沿着灌渠奔流而去。
“象这样的水源地,新疆还有好几处。”刁站长告诉我们,“现在这里的井水可灌溉全县80%的耕地。1981年建成水源地后,原来春旱严重的于田县连年丰收。去年春小麦亩产达三百多斤,比过去增长近两倍,今年又将是丰收年。”
繁荣的庭院
酷暑六月,来到坐落在风沙前沿的和田县英阿瓦提乡牙吐村,如同走进一片大林园。
村干部领着我们来到麻合木提的庭院。院右的大棚圈,圈着三头毛驴、四十多只肥羊;院左三间住房,中间是客厅,有三十多平方米大,两头的房子,一间连着仓库,一间连着葡萄干晾房。棚圈、住房和院子四周,全是成行成排的葡萄,共一千五百多株。在铺着大红地毯的客厅里,主人用鲜葡萄熬制的糖稀和葡萄干招待我们,边给我们谈他家的情况。他告诉我们:“我家住宅原在村里边,不到一亩地,多亏党鼓励开发荒滩的好政策,六年前我们搬到村边的这片沙荒地上,平沙包建新院,现在庭院占地四点五亩,葡萄园就有三亩九分。去年收鲜葡萄三万多斤,卖了八千斤,晾了二千七百斤葡萄干,还熬了一百多斤糖稀。加上养羊、加工皮衣、绣花帽,收入达六千多元。”
牙吐村共有三十六户人家,院栽葡萄就占八十七亩,去年人均葡萄收入八百多元。整个和田地区,以院栽为主的葡萄现在已达八万多亩,比1978年增长一倍。和田已成为新疆的第二个葡萄生产基地。
活跃的家庭文化室
今天,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维吾尔族农民,他们在想些什么呢?洛浦县多鲁乡库哈其村社员买买提·吐松牙合甫的家庭文化室,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窗口”。
买买提·吐松牙合甫的房子在村边上。当我们来到时,院里正大兴土木建新房,六间一排的新屋正安门窗。在新屋的左端有两间横着的小屋,是先建成的文化室。门框上端装着一只大喇叭。进门的一间是娱乐室,桌上放着一台35Cm的黑白电视机,一台收录机。桌前摆着一对沙发,几条长凳。另一张低桌上摆着军棋、打马古(当地的一种棋)。里边一间是文化室,书架、报架和书桌上放满了报纸、杂志和书籍。最多的是科技和法律刊物。
买买提·吐松牙合甫一家八口人,两个半劳动力。1980年,村上实行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他家承包了十二亩耕地,养了三匹马一头骡十几只羊,一年收入数千元。生活好了,买买提·吐松牙合甫琢磨着要为群众办点好事。他和妻子商量,决定办个家庭文化室,提高乡亲们的文化水平,使大家都尽快富起来。从1982年起,他先后花了一千多元钱,订了十多种报刊,购买了三十多种、四百多册科技书籍,还购置了一些娱乐用品。每到傍晚,门口的大喇叭一响,社员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