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南京工学院副教授韦钰学成归国后大显身手 带领科研梯队攻关夺隘又传捷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9-27
第3版()
专栏:

南京工学院副教授韦钰学成归国后大显身手
带领科研梯队攻关夺隘又传捷报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报道:在联邦德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南京工学院副教授韦钰,回国三年多来,她和所带领的科研梯队不断取得科研新成果。今年7月又有一项名为“非金属粘接件无损检测”的成果通过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在利用微波检测非金属粘接件内部缺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韦钰从事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是国际上七十年代新兴的学科领域,在国内基本上处于起步状态。1982年初,她回到南京工学院后,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面抓队伍和实验室建设,一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出了“肺功能测试仪与微机联用装置”等一批科技成果。三年多来,他们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企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十五个重大科研项目,经过不断努力,其中一批项目已经完成任务。如他们在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金属材料无损探伤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两项成果——“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超声回波探伤系统”及其配套项目“超声换能器特性自动测试系统”,提前一年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也是1984年教育部所属高等院校承担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四项重大成果之一。为此,今年初,她以项目主持人的身份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攻关经验交流会,受到国家六个部、委、办的联合表彰。
韦钰带领的这支科研梯队注重解决国家和地方急需的课题。由于南京市在“文革”中煤气管道分布图遗失,市政府原计划花七八十万元全面开挖后重新绘制。这样不但耗资巨大,而且到处挖沟会给市内交通和群众生活带来不便。韦钰知道后主动接过这项科研任务,仅用了三万多元就研制成功可以探测地下五米深管道的仪器,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
非金属粘接件无损检测是有关科研单位经过多年研究没“啃”下来的一个“硬骨头”。韦钰了解到国家的急需后,毅然领受了这项涉及学科领域较多、技术难度很大的新任务。他们利用本单位多种学科交叉的优势,用微波作为探测源,配以计算机及其信息显象技术,终于能够无损地检测出非金属粘接件内部的缺陷,并能定量地确定缺陷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层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科技难题。整个检测系统能自动记录、显示测试数据,并将信息处理所得结果用数据和直观的图象显示出来,还可打印、贮存。在鉴定会上,专家们测试解剖的结果表明,整个检测系统性能稳定,检测正确,在这个领域里第一次做到了检测系统定量化、自动化、智能化,认为该系统为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几年来,韦钰还结合科研和教学,在国内外发表了十几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三年多来,根据科研、教学任务的需要,韦钰所带领的科研梯队已由最初的四人发展到三十多人,由最初的研究小组发展为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系)。前来参观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儿学术思想活跃、科研队伍年轻、富有开拓精神、攻坚力量较强、工作效率较高的情况留下深刻的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