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必须突破传统的生产力实体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04
第5版()
专栏:报刊文摘

必须突破传统的生产力实体观
唐明曦同志在《非实体生产力的本质及系统》一文中认为:“实体”生产力概念渊源于斯大林的生产力定义。它着眼于具有质料实在性的因素及其构成,以“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为生产力之本。他把这种单纯由实体性因素构成生产力的观点称之为生产力的实体观。作者指出,这种生产力的实体观当前正面临着两个尖锐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生产力到底有无自己相对独立的存在。实体生产力理论的逻辑是,生产力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于其构成因素之中的,只有当因素相互结合时,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但是生产力的各实体因素之间,其本身是无法自动结合的,它们必须而且只有通过生产关系才能相互联结。因此,任何现实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不可分割地存在的。这种仅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联结的角度把握生产力及其运动的观点,实际上否认了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这种观点不合乎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生产力的发展当然受制于生产关系,但它更有自己的源泉、自己的运动规律,因而它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独立存在。
第二个挑战是生产力到底由哪些因素构成。从生产力因素研究的目前情况看,“多因素”说取代简单因素说已成大势。如果以是否“参与生产过程”或者以对生产和经济有无“促进”、“推动”作用作为判断“资格”的标准的话,那么我们确实无法排除任何社会因素甚至某些自然因素的生产力“资格”。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都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生产过程,它们都会表现出对生产的某种“促进”作用。可见,“多因素”说实际上采用的“标准”只能使我们得到一个“泛化”了的没有“质”的界限的生产力因素系统。而生产力的简单因素论是从“劳动过程”角度来理解和把握生产力因素的。多因素说以“生产过程”划界,简单因素说以“劳动过程”为据,而且强调的是参与劳动过程中的实体性因素。但是,劳动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由于劳动过程向生产过程的转化,简单因素说与多因素说持之分界的标准便模糊了。反之,二者共同使用“参与”性标准却非常明显。它们之间只剩下“实体”因素与“非实体”因素的根本区分了。(摘自《经济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