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甘洒青春热血,捍卫祖国南疆”——老山前线战士给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青年的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05
第4版()
专栏:

“甘洒青春热血,捍卫祖国南疆”
——老山前线战士给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青年的信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全体青年朋友们:
你们好!
当我们在紧张忙碌的指挥部里,在简陋、清洁的病房中,在阴暗潮湿的荫蔽部、猫耳洞中,收到你们寄来的书籍,或者,我们在战斗间隙、在养伤期间争相传阅这些书籍,从中获得启发、教益和受到鼓舞、激励,这时,我们总要被祖国人民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所感动。你们寄来的不仅仅是一些书籍,同时也寄来了后方青年对正在为祖国浴血奋战的同龄人的理解和关心。正如你们在信中写的那样,我们不是没有头脑的战争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胆有识的热血青年,是以身许国,具有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革命战士。有人说我们不懂得爱,不,战士的爱更博大、更深沉。有些战士别妻离子,正是为了把爱留给更多的母亲和孩子。有人说我们不会生活,不,战士们懂得没有牺牲和奉献,就不会有幸福、安逸的生活。我们的战士大部分只有十七、八岁,他们年轻、幼稚然而纯真、朴实。战争使得他们的崇高思想得以升华,战争使他们高大的形象得到投影。有首诗这样写道:“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是一部形象的兵书。读一读,心灵会注进一种奋进的力量;读一读,感情能得到一种净化”。我们愿与后方的青年共读这“兵书”,共勉互励。
青春是美好和迷人的,人们总是怀着圣洁的感情,选用春草、夏花、彩虹、朝霞这样一些人间最洁丽、最富生机的事物将它比喻。我们的战士正值青春年华,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懂得,青春的美,只有和爱祖国、爱人民的心灵美结合一体,才是最壮丽和辉煌的美。血与火、硝烟与弹片是青春特殊化的给养,而他们的青春正是在血与火、硝烟与弹片中闪光。
“甘洒青春热血,捍卫祖国南疆”。请看我部钢铁战士赵广来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实现他生前立下的这一誓言的。5月31日凌晨,一群群越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某前沿阵地疯狂扑来。坚守在阵地上的某部“钢铁四连”一班,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猫耳洞被炸毁。战士赵广来的头部、胸部五处受伤,他忍着伤痛和全班一起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就在这时,越军的一发炮弹落在他的眼前,他再次负伤昏了过去。当战友们把他抬上担架准备往下送时,他被炮弹爆炸声震醒,看到敌人又扑了上来,就哭着向排长要求:“把我留下吧,就是给你们压压子弹,准备一下手榴弹也好”。就这样,他拖着七处负伤、流血不止的躯体,坚守一个哨位,一人打退越军一个加强班的四次进攻,使敌人在阵地前丢下了八具尸体。赵广来,人民的好儿子也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象赵广来这样的英雄人物在我们部队不是几个,而是几十个、几百个。他们中不仅有热血男儿,还有巾帼女子。我部通信连总机班的李群、李维量、吴彩霞、杨丽红、唐颖这五位十八岁的女战士,她们出生在干部家庭,有着优厚的生活条件,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但是她们毅然地选择了军人这个意味着“牺牲”的职业,而且来到了炮火呼啸的前线。她们与其他同龄的姑娘相比,没有绚丽的衣裙,没有飘逸的长发,甚至连照小镜子的功夫都难得,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我们的生活太不认真了”。但在这艰苦而紧张的战斗生活中是无法认真的。经常伴随她们的是汗水,是疲惫和每小时近五百次的电话接转,一天下来骨头都象散了架似的。在前线这“男人国”里,她们显得太弱了,太小了,但正是她们用纤细的手接转了上万次、上千万次的战斗命令,用条条银线架起了道道胜利的彩虹,用实践谱写了自己的青春之歌。
在前沿阵地,战士们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从未洗过脸,刷过牙,即使没有战斗,也要整天在极度的劳累中度过。南疆的这个时节,忽儿暴雨、忽儿骄阳,温度平均四十摄氏度以上。他们蹲在猫耳洞里忍着气温的蒸烤,蚂蝗的袭击,蚊虫叮咬,没膝深泥的浸泡,吃饭睡觉都要在里面,洞外敌人尸体的腐臭气,洞内各种难闻的怪味,让人难以忍受。由于长期的雨淋汗浸,他们的衣服已全部腐烂,有的全身只穿一件短裤。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战斗,他们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月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绝大部分同志患了皮肤病,但是他们仍顽强地坚守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在血与火的战场,我们奋勇拚杀的战士,面对顽敌毫无惧色,面对死神,一笑置之。在他们舍弃了个人利益,无私无畏地去战斗时,难道他们就没有生的渴望,没有对父母妻儿的眷恋,没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不,他们有的带着父母子女病重的加急电报上战场;有的怀揣未婚妻的绝交信上战场;有的象梁三喜一样,口袋里装着欠帐单上战场;有的带着高等院校录取通知书上战场。
在战斗中,我们的战士,有的在那飞来的流弹中默默地倒下,有的成为终身残废。谁能否认他们中间的某些人会成为未来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元帅和将军?然而正当人生的道路向他们延伸的时候,他们有的就离开了我们。他们来去匆匆,只是用生命吟诵了一首小诗:“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这么多,是为了优厚的报酬吗?不是,战士每月只有五元钱的作战补助费。他们想的是什么呢?在两封从前线猫耳洞用烟盒纸、罐头商标纸写给我们的信中,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请祖国人民放心,八十年代的军人不会给祖国母亲脸上抹黑”;“宁可自己鲜血流,不叫祖国寸土丢”;“生为人民生,生生死死都伟大,死为人民死,死死生生皆壮丽”。他们懂得没有军人的“牺牲”,不会有一轮明月下的万家灯火,不会有亿万人民的合家欢聚。因此,当他们作出种种“牺牲”时是那样地自觉和无私。他们没有向祖国和人民提出任何关于自己的要求,唯一的希望,是待他们胜利凯旋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故乡。希望后方的青年,能够珍惜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发愤学习,努力工作,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