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不放过出力的时机——记北京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钱椿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06
第4版()
专栏:

不放过出力的时机
——记北京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钱椿涛
钱椿涛从事制药工作四十余年了。1979年,这位年过半百的原工商业者,被任命为北京第二制药厂的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
V B6是这个厂素享盛名的传统产品,但到了八十年代,却每况愈下。每公斤V B6成本一百八十元,而市场售价从三百元降到二百元,出口价格更低,眼瞧着连成本也保不住了。钱椿涛主张引进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消耗。厂里研究同意这个主张。他想方设法拿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V B6新工艺实验室的技术资料,并承担了组织技术改造工程的任务。
VB6新工艺只是实验室小试的结果,要投产还需要进行中试。他们大胆设想,不再全部放大中试,而直接设计投产。这样做有风险,搞不成功,连原来的生产规模也难以维持。但钱椿涛相信设计是有科学根据的,只是缺少中试数据。他与技术骨干商议,决定边设计、边实验。从1982年初开始,设计、实验人员紧张工作,求得数据,以补充设计。他们用了半年时间,就创造了施工的基本条件。这时,他们着手拆除全部旧设备,进行工房土建改造,从第四季度起安装新设备。
科学实验的道路不是平坦的。V B6新工艺的技术改造试车阶段,工艺和设计暴露出一些问题。于是有人埋怨、有人泄气、有人甩手不管了。而钱椿涛却仍天天守在现场,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解决问题。调整、试车,再调整、再试车,终于,这项投资一百五十万元,安装二百五十余台设备的新工艺诞生了。产品质量提高,污染减少,每公斤药品成本下降八十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列全国同行业之首,按设计产量每年可降低成本二百四十万元。VB6获得新生,产品优级率由25%上升到100%,深受国内外欢迎。
1983年春,美国氰胺公司远东总经理来第二制药厂参观访问,并提出要进口他们生产的磺胺二甲嘧啶,但要求药品符合美国药典质量标准,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检查验收,从原料进厂至产品出厂的全过程,都要达到美国G MP(规范化管理)标准方为合格。这需要对原工房、设备、管理各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造。
钱椿涛又挑起重担。在厂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他抽调人员组成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制订规划和具体措施,组织技术力量,改造工房设备;同时对职工进行规范化教育,使大家明确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实质,了解自己应负的责任。他们按物资、质量、技术生产、设备仪表等五条管理线分别进行整改。在软件报表的设计和数字的准确性上,前后进行了十五次预检,每次查出问题,他都立即组织解决。去年1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来正式验收,经过两天的仔细检查,认为完全达到标准,一次验收合格。一位美国官员说:“这是我在国外验收中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的水平。”
第二制药厂的职工最清楚,这里面凝结了老钱多少心血!
去年5月,钱椿涛辞去副厂长职务,让位于年轻同志。如今,他担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准备在新的岗位,为四化大业再作贡献。马在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