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要建一批高水平的综合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06
第5版()
专栏:

要建一批高水平的综合大学
南京大学校长 曲钦岳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有一个具体而又重要的课题亟待解决,那就是:为了培养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应当尽快建立若干所高水平的、多科性的综合大学。
这样的综合大学,应当集文、理、工、农、医、技术、管理等学科于一校,使各学科易于交叉、渗透,相互结合,形成和发展新的学科。这样的学科结构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广,基础宽厚,适应能力强,能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能去开拓新的领域。这样的综合大学,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将起骨干和带头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所谓综合大学,实际上都只含文理两科,并非真正的多科综合;此外,还有大批独立建制的工、农、医、财经、外语等单科院校。这样的学科结构,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专门人才。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学科结构方面的弱点就日益明显了:
首先,现行的高校学科结构不利于学科的渗透与发展。由于理工、理农、理医……分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互割裂,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互脱节,使得老学科得不到更新、改造,新兴的、边缘的、前沿的学科难以产生和发展。
其次,现行的学科结构不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单科性院校的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能够较快地发挥作用,有其一定的长处。但是由于单科院校学科单一,基础学科薄弱,它们的毕业生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理科学生虽然有基础扎实、理论素养较高的优点,但由于缺乏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往往在将理论转化为应用方面有一个较长的不适应期。这些都影响着人才的质量,尤其影响到高级人才的素质。
其三,现行的学科结构也不利于科研的发展。一些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集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力量,而我们许多高校往往因为学科单一难以承担。
教育既是决定现在,也是决定未来的事业。我们对未来,对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过种种预测,并提出了许多对策。我认为,最可靠、最有价值的对策,就是在培养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的同时,造就一批基础扎实,才华横溢,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人才,他们能适应未来的变化,能开拓新的科技领域。这种高级人才,只有在多学科的、高水平的学术环境中方能成长起来。因此,建立真正多科性的综合大学势在必行。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这类大学的数目不宜太多,例如几所或十几所。它们必须是真正的教学和科研的中心,应该成为我国高教体系中的骨干工程,应该成为国家科学研究的强大基地。
通过什么途径来建立这种真正的综合大学呢?
近几年来,一些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高校已在研究这一问题,探索各自的道路。如:有的工科院校增设了理科、文科的系和专业;有的综合大学则恢复或新建了一些工程技术或管理方面的专业甚至学院,试图通过“内联外延”,突破原有的学科框架。所有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尝试。然而,无论是现有的综合大学增设工科类、技术类专业,还是工科大学增设文理类学科,都受到人力(师资)、财力(经费)、物力(设备)诸方面的限制,很难在近期内达到相当水平,保证质量。即便是基础较好,素负盛名的大学也不例外。因此我想,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现有的文理型综合大学与工科或医科、农科院校,通过合并的途经来创建多科性综合大学,是既省时、省财,又能保证质量,发挥优势的好办法。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在学科设置上重迭过多,又能迅速克服理工、理农或理医分家而带来的弊端,更好地发展新兴、边缘学科,并将大大提高办学的效益。当然,这种两校或数校的合并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比如:历史上有密切的关系,地理上又彼此相近,既有合作的基础,又有合并的共同意愿等等。这种合并,必须双方自愿,水到渠成,不能“一厢情愿”,或者由领导搞“拉郎配”。这种合并,会有相当难度,但只要充分酝酿,认真作好各方面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还是可以做到的。这种方式,将突破那种在学科建设上各建一套体系的局面,为建立真正的综合大学,为改革高教学科结构开创新路。
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应当有各种层次、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高校存在,以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学科结构要多样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有几所或十几所多科性的真正的综合大学,但绝对不能把所有的高校都办成这样的学校。我们决不能再搞“一刀切”、“一窝蜂”、一哄而上,都搞“大而全”或“小而全”。专业性较强的院校仍然需要,它们有的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的合作来加强学科建设,加强数理基础;有的则可以逐步向理工结合、理医结合发展。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与社会需要,追求“小而全”,反而会影响自己的特色,削弱原有的优势,降低教学质量,这是不足取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