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环县种草兴牧以牧促农 两年来种草五十多万亩,解决了“三料”俱缺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07
第2版()
专栏:

环县种草兴牧以牧促农
两年来种草五十多万亩,解决了“三料”俱缺困难
本报讯 五十多万亩人工牧草的出现,使甘肃省环县摆脱“三料”俱缺的困难,农牧业生产出现新的转机。
环县是甘肃十八个干旱困难县之一。长期的广种薄收和自然放牧,导致这里植被日益稀少,水土严重流失,饲料、燃料、肥料“三料”俱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83年,这个县从本地草山面积大、牧草质量好、适宜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出发,退耕还草,以草兴牧,以牧促农。他们采取补贴、奖励等具体措施,扶持农民在退耕地和“三荒地”上种植牧草,短短两年时间,全县就种植沙打旺、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五十六万多亩,相当于1982年底以前全县种草保留面积的五倍。
种草业的发展,使环县逐步解决了“三料”俱缺的困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以前搞天然放牧,很少种植牧草,随着草山的缩小和退化,饲料越来越缺,牲畜冬瘦春乏,遇到灾年,大量死亡。五十多万亩人工牧草生长起来以后,一年可产牧草十多亿斤。这些牧草营养价值高、旱涝保收,大大缓解了草畜矛盾。现在,全县大家畜发展到十万零六千多头,户均二点三头;羊发展到五十多万只,户均十点三只,其中养羊百只以上的就有三百二十二户;而且膘情好,良种多,商品率达到30%以上。环县农民家家种草,春草作饲料,枯草当燃料,解决了“烧柴难”问题。种草业兴旺起来后,牲畜增多了,农家肥料也有了充足的来源。
种草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环县天然植被逐渐恢复,大部分光山秃岭披上了绿装。近几年粮食亩产和总产不断上升。1984年,这个一向缺粮的干旱困难县,人均产粮超过千斤。
(屈维英 王云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