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山里人》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08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山里人》序
蹇先艾
1951年冬到1952年冬初,我曾经参加过贵州黎平县的土地改革将近一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1956年才成立的),在汉侗杂居和纯侗族的乡村我都住过。我很喜欢侗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听过柔和婉转的侗歌,吃过那里的油茶和腌鱼。清代建筑的那些鼓楼和花桥,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结交了一些淳朴勤劳的侗族农民朋友,老、中、青都有。六十年代,我又认识了几位用汉文写作的侗族青年作家,袁仁琮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袁仁琮的家乡,位于这个自治州的天柱县,是崇山峻岭中偏僻的三合乡碧雅村,从祖辈就以务农为业。他的父亲又是农村中的能工巧匠——铁师傅。仁琮是碧雅村稀有的大学生。他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练笔,学写点儿童剧之类,“文化大革命”那一场内乱,把他耽误了十多年。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以后,他又重新拿起笔来。他立志要把解放后侗乡各方面的巨大变化,通过小说形式,不断地作一些真实的记录。由于深入生活,勤学苦练,这些年来,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民族文学》和省内的《山花》、《花溪》等杂志,都先后发表过他的作品。现在作者收集了十五篇,交给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一本短篇小说集,这是值得赞许的。
我把这本集子看了一遍(有些过去发表时我已读过),其中确有几篇优秀之作。总起来说,仁琮的小说一般都富有民族色采、绮丽风光,抒情的气味较浓,景物写得历历如绘,引人入胜。这是我们兄弟民族共同的特点。但也有不同之处,他很注意人物的刻画。虽然塑造的勇于创新、积极投身到改革洪流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侗族新人形象还不多,但能向这个方面努力,就是难能可贵的。《打姑爷》不只是描写了这个传之已久的风俗民情,主要在于通过这个恋爱故事,反映侗族妇女队长拉朗爱情观的变化,她具有洞察人物的眼力,她所爱的不是能说会唱的后生,而是心地耿直,聪明勤劳的青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拉朗和戛拉的恋爱过程与对歌的场面,写得富有情趣,使人向往。《吉娜》写了一个姑娘,并不象旧社会侗族妇女那样,只会绣花,事事顺从父母和丈夫,卑躬屈辱,做到封建阶级要求汉族妇女的所谓“三从四德”,而是敢说、敢干、争取自由独立的新型女性。《山里人》、《铁师傅》、《小城纪事》、《挫折》等篇,揭露了“四人帮”祸国殃民的罪行,侗族人民的斗争与改革者的欢乐与苦恼。作品中的人物有耿介、正直的普老照、铁师傅,有勇于变革的拉顺、方老师、石信南,他们在困难面前,都显示了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类的先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在各条战线上一天一天地多起来,我们的四化建设,不是就会发展得更迅速吗?《小城纪事》提出了一个问题,象这样的小城,如何才能摆脱束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苦涩的故事》写了一个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遭遇,鞭挞了某些人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恶劣作风。这样的事情,我们在报上是屡见不鲜的。
仁琮的小说,反映了本民族的喜怒哀乐,已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后主要是更加深入广阔和沸腾的社会生活,进一步观察、理解、思考和分析新时期侗族人民现实生活中本质方面的问题,扩大视野,发展题材和主题。再就是仁琮有些作品思想性并不算高。有些素材还需要提炼,注意剪裁,力求写得精练、紧凑一点。仁琮读书和写作一向比较认真,我相信他一定能克服上述的缺点,更上一层楼。
〔编者注:《山里人》将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