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万双巧手争春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09
第2版()
专栏:

万双巧手争春艳
本报记者 翟启运 本报通讯员 汪江浩
早就听说浙江省椒江的农村妇女心灵手巧,她们一针一线绣出的花布,经台州绣衣厂加工成的“大富贵”绣衣,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还远销世界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每年为国家挣回上千万元的外汇。
这一带,绣衣加工是有传统的,前几年更有新的发展。每年约有七八万农家妇女从事此业。专门生产出口绣衣的椒江市台州绣衣厂就是依赖这支庞大的“同盟军”,加工出各种工艺精湛的出口绣衣的。这些绣花女能用垫、包、切、刁、拉、绕等十几种工针巧绣衣法,绣成的花卉,栩栩如生,立体感强,常使外客商拍手叫绝。她们的“得意作”——全雕女绣衣,更是让人惊叹不已。这种绣衣从衣领到袖口,从前身到后身,全由一种特殊工艺“镂雕”而成,图案明暗相辅,花形凌空透气,堪与浮雕艺术相媲美,被外国客商称为“远东工艺之花”。
我们在台州绣衣厂赵广明厂长的建议下,走访了椒江市山东乡。这个乡会绣花的农家妇女达三千多人,妇女中几乎人人都会来几针。乡长告诉我们,尽管现在乡镇企业发展了,但绣花这个行业还是经久不衰,参加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妇女也高兴地对我们说,学绣花干净,用不着出家门,家务事不会耽误,每天多则挣三五元,少则也有一元多,比较实惠。
赵厂长告诉我们,他们正在设想如何重点扶持绣花能手,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象椒江市郊栅浦乡绣花能手陶美玲,今年三十岁,她绣出的花布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一般难度高的花样,她也能很快适应。这样的人才厂里就采取措施大力支持。
赵厂长还给我们算了一笔可观的帐。这几年台州绣衣厂发放的绣花加工费每年达上千万元,如果按照这样的加工量,又没有这样的“同盟军”的话,厂里一年要增加三万个三级工的标准工人。因此可以说,这支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同盟军”,对生产厂的贡献是很大的,对国家的贡献更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