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阅读
  • 0回复

同消费者谈谈物价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10
第2版()
专栏:

同消费者谈谈物价问题
薛暮桥
《中国消费者报》创刊了,我谨表示祝贺。趁此机会,我想同消费者谈谈物价问题。
目前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去许多年份由于盲目追求高速度,以致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不能不突击发展重工业,挤农业和轻工业,使许多重要的消费品供不应求。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何稳定物价就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物价不会普遍上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压缩基本建设投资,降低重工业的增长速度,保证农业、轻工业的优先发展,消费品的供应大为缓和,象粮食、棉布等最重要的消费品库存很充足,日用百货除彩电、电冰箱等高档消费品外,绝大多数能够满足市场需要。有些商品
(如服装等)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由于卖方剧烈竞争,放松管理也不怕涨价。只有肉、鱼、禽、蛋和蔬菜等副食品,由于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常常供不应求,为了稳定价格,过去国家曾经采取派购和定量供应的办法,结果生产增长很慢,愈来愈满足不了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去年起从南到北逐步采取开放政策,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实行市场调节。开放初期价格上涨多一点,但因此生产就上去了,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就稳定下来。
在农产品的价格上,农民的要求和职工的要求是矛盾的。农民嫌价格太低,你不提价他们就不愿意增加生产,甚至减少生产。职工嫌价格太高,国家不敢提价,就限量供应,这实际上妨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现在肉、禽、蛋的需要多了,要满足供应,就要办大规模的养猪、养鸡场。过去养两三头猪可以搭配青饲料、剩菜剩饭,养十几只鸡可以放出去吃野食。现在养几百头猪、几千只鸡统统要喂粮食,成本自然上升。你不让它涨一点价,怎么能够吃到这样多的肉、禽、蛋呢?这个问题,我曾在报上讲过,恐怕还没有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需要多讲几次。有些同志怕物价涨了又涨,无限度涨上去。不会如此。生产多了,价格就稳定,甚至下降一点。蔬菜价格也是一样的道理。
农产品涨了价,工业品是否也会跟着涨价呢?不会普遍上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如棉布、食品可能涨一点价,以工业品为原料的产品,价格相反会逐步下降。化纤布、收音机、手表、西药不是都降价了吗。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由于现在需求太多,价格还降不下来。今后几年产量增长很快,价格是会逐步下降的。不要以为几种消费品涨价了,其它消费品也必然涨价。只要不发生通货膨胀,物价是不会普遍上升的。
必须加强市场管理
消费者协会要做的事很多,正当的涨价不要反对,不正当的涨价就要反对,用降低质量来变相涨价更要反对。过去我们城市商业由国营商店独家经营,农村商业由供销合作社独家经营,把市场管死了,商品越管越少。现在多渠道经营,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商品越来越多,过去多年买不到的东西现在可以买到了。应该说,这个现象是很好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市场管理跟不上去,哄抬价格,以次充好甚至卖假药坑害人民的事情也发生了。所以我再三说,实行市场调节,必须加强市场管理,这同实行民主必须加强法治,有法律、有法庭一样。谁来管,当然首先负责的是政府主管部门。但单靠政府主管部门不够,还必须有广大消费者来监督。
现在假冒名牌产品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生产这些冒牌货的工厂,特别是地方国营工厂,有相当一部分受到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人家起来反对,他们可以不理。为什么晋江假药案登了报还解决不了,要由上级派工作组去才能解决呢?就是因为这些假药厂、假药商有保护伞在上面掩护。冒充名牌货,可以说是千千万万,管不胜管,都由上级机关来检举揭发,是不可能的。靠谁?靠几亿消费者来揭露和制止。
工商管理局是负责市场管理的,必须给它充分管理市场的权力。但单靠工商局也不行,他们并不个个都是“活包公”。我在一个集镇看到该地各商店都没有大前门纸烟出售,但街上的个体户到处出卖大前门烟,卖价比牌价每包多一角,还要搭配一包卖不掉的次烟。我问这些个体户是否领了证,陪我的人说都是领了证的。我问工商管理局为什么不出来管,陪我的人踌躇一下,悄悄地说:这些卖大前门烟的个体户大多数是工商局、国营商店干部的亲属,所以不但不禁止,新到一批大前门烟就通知他们前来抢购。商店按零售价整批出售,营业额上升了,盈利上升了,资金周转快了,可以得到奖金。象这样的事,也是很多地方都有。谁来揭发?我看最好靠消费者。消费者一揭发,报纸一发表,就有解决的希望了。干部亲属当个体户是可以的,不能限制,但必须当守法户,不能当违法户。
更多的哄抬物价、以次充好、坑害顾客的现象是由于我们法制不完备、管理不完善所造成的。几年来我们的个体户已经超过一千万人,使市场欣欣向荣,这是值得欣喜的。但是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投机诈骗、违法乱纪的人。许多地方主管机关想管,但无法可依,管理机关本身也不健全,管不过来。而且干部认识不齐,所以一管起来,不是失之偏严,便是失之偏宽。偏严的如乱扣证件,乱罚款,乱摊派,侵犯个体户的应得利益;偏宽的如应征税的不征税,许多个体“万元户”自愿交税,也无处接收(最近已经制订个体户的征税办法)。卖肉、禽、蛋等无人检验,往往发生中毒事故;卖次品、废品的也不少,往往无人监督。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组织消费者协会来对个体户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组织个体劳动者协会来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对他们进行守法教育。我们要加强经济立法,健全执法机关,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受法律约束,做到活而不乱。
控制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我曾多次说过,只要不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不会普遍上涨,只会有升有降,基本保持稳定。如何保证不发生通货膨胀,这是稳定物价的关键所在。前几年消费基金增长很快,但消费品生产也增长很快,市场商品越来越充足,所以物价基本稳定,每年大约增长2%上下,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可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了一股银行乱发信贷资金,企业乱提工资、乱发奖金的歪风。去年生产增长12%,消费基金增长22%,其中第四季度增长40%以上,因此去年所发货币过多,引起今年市场商品供应有些紧张。除副食品因有计划地放开而涨价、饮食业的价格也涨了些外,一般日用工业品没有涨价。但有些日用工业品由于供不应求,急于增产,放松了质量管理。据国家经委检查,有些工厂的产品质量有下降的苗头,少数得奖的优质产品也不优质了,这比涨价危害更大。现在经委已经开始抓紧质量检查,但如果工资奖金继续膨胀,就很难制止价格上升或者质量下降。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是反映供求关系的客观规律。前两年商品供应充足,许多商品出现买方市场,所以物价稳定,质量上升。如果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情况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现在服装还是买方市场,所以制作工艺有所改进,卖不掉就减价处理。紧缺的彩色电视机,不但国内有次货,连从国外进口的也有次货。为什么?因为我们到国外大量采购,他们也把次品当做正品卖给我们。所以不控制消费基金,从而控制货币流通数量,就难免不发生乱涨价、卖次货这些不正之风。国家要严格检查,但不能够完全制止,原因是高价品和次货也有人抢着买。
许多同志常来问我,物价为什么上涨?原因之一是最近一个时期乱提工资、乱发奖金。稳定物价的根本办法,是控制积累基金(主要是基本建设投资)、控制消费基金,这两者的增长幅度,都不应当超过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生产增长幅度。积累基金增长过多,生产资料就涨价,一万元投资只能收到九千元的经济效益。消费基金增长过多,消费品就涨价,一块钱有可能只买到九角钱的东西,这样多发工资、多发奖金对职工有什么好处呢?而且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多发工资、多发奖金。不少企业是守法户,没有多发,少数违法户就发得很多。但物价上涨大家有份,守法户吃了亏,违法户占了便宜,这种现象是应当坚决制止的。所以我建议消费者协会不但要检举揭发乱涨价、以次货充好货,而且要检举揭发乱提工资、乱发奖金,因为这是保持物价稳定的根本办法。
(原载《中国消费者报》第一期,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