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以质量求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17
第2版()
专栏:

以质量求效益
本报记者 王楚
黄石煤矿机械厂主要生产“穿山牌”耙斗装岩机、翻车机等二十二种产品。其中涂有桔黄色的耙斗,运转噪声小,密封好,不渗油,操作灵便,被井下采煤工人誉为信得过的产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尽管这时髦的口号刷在该厂厂区内,但让全厂每个工人真正自觉去抓产品质量,并非易事。副厂长许菊娣会算帐:1981年全厂亏损八十三万元,其中废品报销竟占三十五万元,用这笔钱购买大米,可供全厂职工吃五年。她用活的事实进行说服教育,连满不在乎的工人也伸出舌头,感到惊讶,从而提高了抓产品质量的自觉性。为了以质量求效益,工厂成立了三十二个攻关小组,列下四十多个攻关项目。同时,每道工序严格实行三道检验——自检、初检、专检。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产品入库前又加一次终检,坚决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重罚”是黄石煤矿机械厂抓质量的又一招。凡不严格按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加工,质量不符合规格的返修不计报酬。实行“重罚”,也有人想不通,说没有人情味。该厂买进一台获全国银质奖的Z3040×16型摇臂钻,四个多月修了三次,仍不能使用,影响了车间的生产进度。工人们埋怨领导为何买进这样的产品?厂长陈忠仪抓住这一事例,同工人们讨论:“本厂生产的耙斗装岩机,井下工人使用,质量稍一马虎,就要出人命,不严格抓质量行吗?”通过交流思想,有的工人思想通了:“将心比心,我上街买台洗衣机,外表有一点破损也不要。”现在这个厂的工人,都以“假如是我买它”的态度去严肃对待产品质量,从而产品质量上去了,企业效益也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