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有缘千里会知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0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有缘千里会知音
张云方
日前,日本小提琴名家西崎崇子来华演出,使中国许多同行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使首都听众耳目一新。
西崎女士是以演奏中国乐曲脱颖而出的,在国外浩瀚的音乐世界里,这恐怕是屈指可数的了。这次,她在京主要演出了两部乐曲,一部是中国音乐家杜鸣心专为西崎崇子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一部是使她赢得香港金唱片奖和白金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听了西崎女士的演奏后说,“她的演奏具有东方民族特有的内涵和魅力,充满诗情画意”,“是我听过的外国演奏家中最优秀者之一”。
西崎女士本来是克莱斯勒奖金获得者,有“复活克莱斯勒作品圣女”之称,又何以“改弦”中国民族音乐?每每触及这个话题,西崎女士总是含蓄地莞尔一笑:“这是缘份!”
西崎女士所说的缘份,含意何在?10月13日,当她见到中国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子女——梅葆玖和梅葆玥时,人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西崎女士是偕同父母一起来华的。而今看来,这也是一种东方式的颇具人情味的安排。与葆玖、葆玥见面时,西崎女士的父亲、年高七十六岁的西崎信二拿出两张珍藏近三十年的照片:一张是梅兰芳访日时的舞台照,背面有梅兰芳的亲笔签名;一张是名古屋少年儿童奏乐欢迎梅兰芳的照片。两张照片把他们带入了那个难忘的岁月……
那是1956年莺飞草长的季节,梅兰芳率中国京剧代表团访问日本。6月底,梅兰芳等来到被称作日本中京的名古屋。当时,西崎信二是名古屋儿童弦乐教室的教师,为欢迎中国朋友的到来,西崎先生亲任指挥,组织了小提琴演奏队,并在欢迎中国京剧代表团的仪式上进行演出。西崎先生至今珍藏着的那张名古屋少年儿童奏乐欢迎梅兰芳的照片,正是那个激动人心情景的一个记录。第二天,西崎一家又观看了梅兰芳的表演,西崎信二还拿像机拍下梅兰芳的舞姿,这就是那张梅兰芳访日的剧照。在中国京剧代表团行将离开名古屋的前一天,西崎先生带着夫人和孩子去看望梅兰芳。他把自己拍的剧照拿给梅兰芳看,梅兰芳连连说好。梅兰芳对西崎先生的真挚情谊很感动,当即提笔在剧照的后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嘱也在京剧团中的葆玥和葆玖,拿纪念章送西崎先生作纪念。更令西崎激动的是,梅兰芳还代表全团热情邀请西崎信二访华。梅兰芳说:“让我们在北京见面吧!”
这就是近三十年前的那桩往事。以后,西崎先生几次欲来中国,但由于当时中日两国尚未恢复邦交,西崎的申请没有得到日本国的批准,成了一件憾事。1961年,梅兰芳病逝,西崎十分沉痛。真是“摔破瑶琴凤凰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他失去了知音,一时感到茫然……
后来,西崎信二萌发了培养下一代情谊的心愿:要孩子们都成为音乐的知音,成为友好交流的使者。西崎家的条
件很好,老伴是钢琴师,他本人
是小提琴演奏家;四个孩子,
一男三女,个个聪明伶俐,都
堪栽培。于是,老两口就把心
扑到培养孩子身上了。孩子们
也不负父母之望,很快地成长
起来,成了日本音乐界不同凡响的新秀。尤其是小女儿西崎崇子,更是出类拔萃。她是日本铃木音乐教学法的第一批高材生,以后考入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进修。1964年,在勒文垂特国际比赛中,西崎崇子夺得小提琴演奏的银牌,1967年朱丽亚协奏曲大赛中,她又夺得冠军。但是,她并不满足,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她步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宏丽殿堂。终于,她拿到了中国名曲《梁祝》。1981年,她在香港首次灌了《梁祝》的唱片,一举成功,获得了金唱片奖。她走上了一条探索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之路,一条友好的宽广之路。
这就是西崎崇子所说的“缘份”所在。
至此,西崎信二的意愿可以说是实现了。可是不,在西崎先生的心中总还有件未了的心事,这就是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他虽然几次做好来华的准备,但都因健康的缘故,未能成行。他要在有生之年,亲眼看一看中国——他知音梅兰芳的祖国。这一次,他终于踏上了中国辽阔的国土,而且见到了梅葆玖、梅葆玥……西崎老人说:人生难得有一知己,这也算是遂了当年梅先生之邀吧!
北京已是仲秋时节。北京的秋色是瑰丽的,这是金色之秋,收获之秋,欢乐之秋。西崎一家正是在这个黄金季节里来访中国的。诚如西崎老人所说,在中日友好的事业中,永远是播种的春天,也永远是收获的金秋。但是,这要靠赤诚来浇灌和换取。让我们不忘过去,去迎接更加灿烂的中日友好的艳阳天吧!(附图片)
西崎信二(左一)和夫人(左三)及西崎崇子(右二)会见梅葆玖(左四)、梅葆玥(左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