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关于抗日战争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1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抗日战争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综述
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全国党史研究会于8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也在亚洲,而且首先在亚洲。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次于欧洲战场的另一个主要战场。中国持久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粉碎了日军的“北进”计划,解除了苏联的后顾之忧;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的“南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东亚战场的作战。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与会者还认为打败日本侵略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的持久抗战,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声援和帮助,苏联出兵东北和美国对日本的轰炸,对加速日军的投降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关于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解放区战场的评价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为主体的敌后抗日战场,同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各族人民抗战的整体,两个战场都为抗日做出了贡献。关于正面战场,与会者认为:在“七七”事变以前,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七七”事变到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阶段,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是努力的,正面战场是对日作战的主要战场。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一些当权者采取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方针,正面战场作战消极,还有一些人积极反共,这也是事实。在太平洋上盟军反攻时,国民党军队也组织了一些反攻战役,还组织远征军出师缅甸,对于远东盟军对日作战起了直接的配合作用。关于敌后解放区战场,与会者认为,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抗日战场,抗击了大部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这种作用是逐步形成的。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战场主要是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战略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敌后战场发展壮大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在整个抗战全局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关于两个战场的关系,与会者认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统一体中互为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在战略上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战场上的军民共同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三、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问题。
会议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倡导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共产国际、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过程等问题广泛交流了研究成果。与会同志还着重讨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展望。与会者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并取得胜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1)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各党派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2)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建立和巩固广泛的统一战线;(3)要防止和克服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左”右两种倾向,特别是关门主义倾向;(4)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适时地提出明确的政治口号,及时地调整妨碍合作的政策;(5)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指导和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大业,有重要意义。
四、关于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
与会者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提法,主要有:(1)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领导了抗日战争;(2)国共两党共同领导;(3)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抗战;(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抗日战争;(5)组织上国共两党分别领导,政治上是共产党领导。多数同志认为,从宏观上说,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政治领导的作用。
(张天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