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不图虚名方得实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4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不图虚名方得实惠
王新 罗天庆 柳家茀
湖北谷城县昝家铺乡有五万四千多亩植被繁茂的山场,群众又有养殖习惯,发展养殖业得“山”独厚。从去年起,这个乡就把发展养殖业作为致富的重点。
为了使工作起步不凡,乡领导选择了四户当典型,要求每户办一个家庭千只鸡场。为了扶持这四个“大户”,乡领导要求乡财政部门投资周转金四千元,农业银行贷款一千五百元,粮食部门赊销五千多元的平价饲料,还动员群众义务帮工修建鸡舍。接着,乡里连开四次大会,组织各户户主轮流前去参观学习。可是,时隔不久,四个“大户”先后登门告急:数量太多,管理不好,鸡病的病,死的死,亏本、欠债……无情的事实象一付清凉剂,使乡领导清醒了。他们及时帮助四个“大户”“转轨”:三户重操旧业,从事机械修理和食品加工;一户缩小规模,只保留二百多只小鸡。
今年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乡领导总结这一教训,带领全乡农民因地制宜、因林制宜、因户制宜,发展家庭养殖业。同时,乡、村两级政权改变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如提供种禽种畜,搞好合作防疫,发展饲料生产,普及科学养殖和防疫知识等。现在,昝家铺乡鸡、猪、牛、羊、兔各类养殖专业户已有二百多个。今年,全乡养殖业收入可比去年增加两倍多,人均纯收入可增加八十多元。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各地出现了专业户和专业大户。当地政府在资金、技术、原料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是应该的。但是,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商品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同,专业户、专业大户的发展自然不平衡。如果为了证明自己所领导的地区工作有成绩,硬去拼凑“大户”,那将是事与愿违。这是因为:一、这样的“专业户”、“专业大户”,本身就“先天不足”,要维持“门面”,领导势必得给吃“偏饭”,容易使他们养成依赖心理,反而站不稳,走不快;二、名不副实或靠吃“偏饭”维持的“专业户”、“专业大户”,起不到示范作用,群众不仅没法学,而且会发生反感,使“专业户”、“专业大户”脱离群众,使领导脱离群众。
华而不实的事,终究是站不住脚的。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够多的了。昝家铺乡及时纠正拼凑大户的错误,因地、因林、因户制宜,并发挥乡、村两级政权职能作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全乡专业户的生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全县有名的养殖专业乡。这说明不务虚名,多做实事,方能得实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