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治治“咽喉”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5
第2版()
专栏:

治治“咽喉”路
记者最近在辽东半岛采访,自丹东至大连,而后营口、盘锦、锦州。一路上感到急待解决的问题是——路!
我每次外出较远的地方,几乎无一例外地遇到车辆堵塞的情况。几十辆、上百辆的汽车,堵上半小时、一小时乃至几小时,造成的社会浪费有多大!
不过,我也作了一些观察。发现目前的公路堵塞,主要是在局部的、薄弱的地方,特别是咽喉的部位。
从丹东到大连的公路上,庄河县东部有一段路相当难走,汽车是在庄稼地里轧出一条路通过的,因那一段公路正在修。我乘坐的公共汽车的司机,对站在“禁止通行”牌子旁边的修路工人愤懑地喊道:“你们还修得完吗,都快一年了!”
从盘锦至锦州的路上,沟帮子附近铁路和公路的交叉点,是众所周知的“难关”。在这里,火车平均每三五分钟就要过一趟,而汽车又无立交桥可通过,就只有等。有的要等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同志告诉我,过去由盘锦至锦州跑运输的汽车,一天可以跑两三趟,现在只能跑一趟了。
鉴于上述情况,有关部门建议:
一、对流量大的公路作一次“普查”,找出薄弱的、咽喉的地方,并且首先集中力量尽快把卡在嗓子眼儿的“骨刺”拔掉,扩大通路。
二、对施工地段加强管理,采取妥善的办法,既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又不影响正常交通,防止出现“修路”反而“堵路”的现象。
本报记者 艾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