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巩乃斯草原兴起加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6
第2版()
专栏:

巩乃斯草原兴起加工业
本报记者 段存章
在巩乃斯草原的黄金季节,记者驱车从伊宁出发,沿着天山边缘公路东行二百多公里,来到以牧业为主的新源县。
“看看我们新办的厂吧。”县委书记张学载说着跳上了车。在县城附近一片荒沙滩上,县劳动服务公司的皮革厂正在边建设,边生产。他们与兵团农四师联营,聘来两个老师傅,全厂一百七十名工人跟着他们学技术。皮革厂负责人陆兴泉,老家江苏徐州,进疆工作已二十七个年头,他热心皮革加工事业,决心为农牧民铺条富路。在简陋的皮服车间,汉、维吾尔、哈萨克族女工一年加工八百多件皮夹克。在皮鞋加工车间,退休老工人贺传晋带领七十多名青年,一个月生产皮鞋六、七百双。在厂门口设立的商品门市部,摆着式样新颖的男女皮鞋,一位女售货员告诉我们:“平时一个月销售一千来元,旺季二千多元。”
巩乃斯草原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有八百三十万亩四季草场,六十万亩耕地,近百万亩森林,水利条件也很好。居住在这里的九万哈萨克族人,占了全国哈萨克族人口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哈萨克族集居最多的县。过去,由于政策和工作上的失误,致使草原畜牧业至今仍处于靠天养畜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底子薄、基点低,草原的经济起飞受到资金、人才、技术、交通、能源等条件的限制。
“在不利条件下看到有利因素”。县委书记张学载说:“我们有这么丰富的资源,有十七万勤劳的各族人民。党的十二大和几个一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能够把巩乃斯草原的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变为物质财富,开拓一条牧区经济发展之路。”
早在1981年,这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县委书记就着手改变靠天养畜的局面。他领导办起了饲料加工业,年产复合饲料四百七十多吨。又投资九万元,从北京市粮油机械厂购回一套饲料加工机器,年加工饲料达到一千三百多吨。今年上半年已生产饲料一千五百多吨。他起用中年知识分子孔德山担任县饲料饲养联合开发公司副经理。这位“饲料迷”上任时说:“农牧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为了提高农牧民饲养家畜家禽的效益,公司成立了饲料试验场,养猪、鸭、鸡、鹅,摸索总结低成本、高收入的饲养经验。今年投资八千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科院畜牧研究所签订饲料配方合同,联合开发饲料新品种。
张学载深夜在招待所与我谈话时说,“我们还想办制糖厂、办毛纺厂。办加工业,能源短缺不行,我们提早抓了电。”
临离开新源那天,天不作美,下起小雨。老张笑着说:“不看了最后一个节目,不放你走!”我们一同来到县里新建的卡普河四级水电站。登上高高的台阶,看到崭新的机房傍山矗立,附近新盖的办公楼、工人宿舍绿树掩映。这座电站投资九百六十万元,经过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施工,今年7月1日已试机发电。望着巩乃斯河水在茫茫草原上静静的流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展现在眼前的一切,不正象征着巩乃斯草原人民的新富源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