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匠心独运 雅俗共赏——故事片《相思女子客店》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6
第8版()
专栏:影评

匠心独运 雅俗共赏
——故事片《相思女子客店》观后
贾霁
《相思女子客店》是一部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艺术特色的影片。
影片的创作者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对待创作,在影片中不是就事论事地写怎样改革,写改革的方案之争,而是大胆地反映了改革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改革中人的观点、人的命运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影片所塑造的女主人公观音姐的艺术形象,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人,默默无闻地做着平凡的服务工作,然而她却是走在改革斗争前列的先进人物。在我们这个时代,投身于四化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先进人物,是普通人,却也是赋有我们时代特征的英雄。观音姐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之情。她先进,在于她在经受不公正待遇的生活磨练中,勇于接受新观念,要求改革一切不合理的东西。不过她的“起点”并不高,最初还天真地以为有了人权财权就可以改革,就可以破掉那小小客店里乔三腊一伙人的旧观念坏作风。但是,正象影片中唯一支持她的上级领导,即公社书记赵行所说,革命是不简单的事。搞改革也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更为艰巨,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影片忠实地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这不过是刚开始进行的一点改革,却立即遭到了激烈的阻挠和反对。那些阻力,有来自既得利益者,也有来自社会的习惯势力。这就是乔三腊这个封建家长式的经理和她的同伙,以及那上下左右无所不在的关系网。他们形成了一个顽强的落后保守力量,一股在改革洪流中兴风作浪的逆流。这决不是一个“千里马”观音姐和一个“伯乐”赵行所能够顶得住的。那伙人使尽种种伎俩,一直到用最伤害妇女人格和名声的谎言进行中伤。这在那偏僻落后的地方自然会掀起轩然大波,以致使正在兴旺起来的改革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终于使观音姐被排挤走,使赵行不得不自动罢官。影片中所描写的改革中社会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和改革者命运的悲剧性,也正是我们在许多方面所面对的严酷的现实。正是这样,这个座落在偏远的山区小镇上的一个小小客店的改革,哪怕还只是一些微小变化,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整个国家改革的风云激荡,看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看到了改革者所走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坎坷不平。
这是一个严肃的主题。然而在影片中,却是用比较轻松活泼的喜剧手法来处理的。这就很容易为不同层次的观众雅俗共赏。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这部影片在艺术上是和谐统一而完整的。如扮演观音姐的张小磊,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具有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型性格,演来富于感染力;仲星火、刘玉、吴丹这几位,也演得各有个性色彩。导演董克娜在艺术处理上,干净利落,细致而清新。对于女主人公的几场重点戏,如被送回林场、从评选先进归来、在相思河畔和赵行一场交谈等等,都处理得真挚动人;既大刀阔斧地表现了她不屈的斗争行动,又揭示了她的内心痛苦和感情波澜。
影片尾声的处理,更是匠心独运,含蕴着隽永的诗情和深远的意境。客店中那四位女青年伙伴,各人手捧一束鲜花,来到新房门前为她们的观音姐的新婚贺喜。观众随着这些姑娘们“走进”门去,然而,多么出乎意外:新房里已经是人去楼空。正当姑娘们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响起了观音姐告别的画外音,连接着一个空镜头:一条大路伸向远方。这个尾声着墨不多,却余音袅袅,耐人回味,引人遐思:观音姐是受了挫折走的,是她失败了吗?不,她和新婚的丈夫从这条路走向深圳去了,到那里她将会有英雄用武之地,经营一家比这里大得多的也许是现代化的宾馆吧?而这里的小小客店,乔三腊并没有能够“二进宫”;经赵行选拔安排的观音姐的接班人,在改革的路上是要继续走下去的,尽管她们仍然会碰到重重困难和阻力。但是,改革是我们时代的主流,谁也阻挡不了。(附图片)
《相思女子客店》剧照
观音姐(张小磊饰)与赵行(仲星火饰)
北影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