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全国八个水土保持重点地区治理效果好 第一批治理的小流域达九百多处,建立一批土特产品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7
第2版()
专栏:

全国八个水土保持重点地区治理效果好
第一批治理的小流域达九百多处,建立一批土特产品基地
本报讯 通讯员阎泽报道: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第一批治理重点的八片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到1985年9月止,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有八千多平方公里得到初步治理,年平均治理速度高于在这之前的任何一年,治理面积相当于这些地区以前治理总和的一半。
八个水土保持治理重点,是1982年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确定的,包括黄河流域的无定河、皇甫川、三川河,甘肃省的定西县,辽河流域的柳河,海河流域的永定河上游,长江流域的湖北省葛洲坝库区,江西省兴国县,涉及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四十三个县(旗)。这些地方绝大多数是贫困山区和革命老根据地,在九万二千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占三分之二以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条件太差,群众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过去,当地政府虽年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因资金不足,力量分散,面貌改变缓慢。从1983年起,国家进行重点扶持,三年中已拨出专项投资一亿元;并放宽政策,在规划、技术上加以指导,从而避免了分散治理耗资不少、成效较低的弊病,加快了治理的步伐。
据统计,八个重点治理区内,第一批集中治理的小流域地区达九百多处,承包治理小流域的农户占到总农户的40%左右。近三年已造林、种草一千一百三十多万亩,建设基本农田七十六万亩,修建起一批谷坊、塘坝、涝池等保水保土工程。这些措施对改变生产条件,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根治江河,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小流域治理,许多地方正逐步建设起一批农、林、牧、果、药和其它土特产品基地,仅发展经济林木即达六十二万多亩,从而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合理开发利用结合起来。
最近,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邀请专家、教授,在北京市延庆县向八个重点治理区内各县(旗)主持水土保持工作的负责干部,讲授了有关科学知识。各地代表还总结、交流了治理经验,讨论了进一步加强集中治理的措施,明确今后的重点要放在治理质量和效益上,把治理水土流失和治穷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基本治理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