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陵园怀英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7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陵园怀英灵
施大鹏
朝鲜北方多山。山连着山,绵延不绝。平安南道的桧仓郡掩映在崇山峻岭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就坐落在当年志愿军总部所在地桧仓郡高达一百五十米的山腰。
秋风清,飞叶送秋声,丛林顶着蓝天,白云飘忽,这里景色显得格外清丽。年复一年,每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纪念日,朝鲜人民的代表和中国同志,总要来陵园瞻仰。今年恰逢这个光辉日子的三十五周年,朝鲜的兄弟姐妹和祖国特地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亲人们,更是络绎不绝地往陵园去瞻仰。
进入陵园,登上二百四十级台阶,人们可以看见陵园的琉璃牌坊,上有郭沫若的题字:“浩气长存”。
一座绿瓦红柱纪念亭迎面挺立。亭里的白色纪念碑上刻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烈士永垂不朽”。绕过纪念亭,拾级而上,来到一个别致的小广场,就会看到一尊底座由大理石砌成、高十四米的志愿军铜像。铜像正面镌刻有朝鲜语碑文:
“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下用鲜血凝成的朝中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顺台阶再往上,便是志愿军烈士墓地。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战友并肩作战、生死与共、谱写过无数可歌可泣战斗诗篇而最后英勇牺牲的志愿军英雄儿女,就安息在兄弟邻邦的美丽国土上。
在墓地前排正中,有一座较大的坟墓,前面常放着金日成主席送来的花圈或朝鲜人民送来的花束。高高的墓碑上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七个字。毛岸英——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朝鲜人民的亲密朋友毛泽东主席的儿子,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英勇地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毛岸英从小在母亲杨开慧同志身边,受到革命的教育。八岁那年同妈妈一起被关进敌人的监狱,受过严峻的考验,后来又流落上海街头,成了可怜的孤儿。是党,把他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他曾在苏联学习,也曾在延安附近的农村上“劳动大学”。解放后,又去工厂。1950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前,他匆匆到医院向刚动过手术的爱人告别,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同朝鲜战友并肩抗击侵略者。当时哪里想到,这竟然是这对年轻人的诀别呢!
是党中央,把成千成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派赴抗美援朝的前线;是毛主席,亲自把岸英交给彭总。毛岸英同志到朝鲜后,在志愿军总部任翻译、机要秘书兼做参谋工作。他日日夜夜紧张地收集战况,翻译电文,传送首长的指示,参加作战会议,常常是接连几天很少休息,眼里布满血丝。
1950年11月25日,第二战役刚刚开始。彭总通霄未眠。岸英正在签收特级战报,敌人的飞机掠过总部上空,向北飞去。同志们已陆续撤进防空洞。岸英同志仍留在作战室。狡猾的敌机突然折回,猛袭过来,扔了大批炸弹、凝固汽油弹。周围大片土地顿时沦于火海。毛岸英,与另一参谋当即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
彭总噙着眼泪,心情十分沉痛。他把噩耗急电报告党中央。以后回北京时,还亲自向毛主席汇报了岸英为夺取抗美援朝的胜利而忘我奋斗和壮烈牺牲的情况。毛主席抑制住内心的悲痛说,革命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为了国际主义事业,反抗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就是属于牺牲了的成千上万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战士。不能因为岸英是我——党的主席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而牺牲。毛主席还说,岸英的遗体没有运回国内,安葬在英雄的友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长期互助的友好关系是用共同斗争的宝贵的鲜血凝结起来的!这很好,做得对!
对毛岸英和其他志愿军烈士的牺牲,朝鲜军民十分悲痛。金日成主席很关怀烈士们英灵的安息,指示朝鲜人民在自己国土上修建了不少纪念碑、合葬墓和陵园,以作永久的纪念。
我在朝鲜工作期间亲身感受到,每当同朝鲜同志谈及中朝人民之间的珍贵友谊时,他们对毛主席送自己的儿子到朝鲜战场总是十分激动。儿子牺牲后,遗体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起永久留在朝鲜,朝鲜同志对此尤其感动。他们都衷心祝愿中朝友谊之花象他们最喜爱的金达莱那样,坚韧不拔,世代盛开。(附图片)
朝鲜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牌坊
毛岸英烈士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