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扶持棉花生产 保护棉农利益 永济县认真解决棉花收购中压级压价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8
第2版()
专栏:

扶持棉花生产 保护棉农利益
永济县认真解决棉花收购中压级压价问题
本报讯 通讯员刘保河报道:山西省永济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干部深入棉花加工厂、收购站,检查和解决棉花收购中压级压价问题,保护了棉农利益。
永济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今年,全县十四万六千亩棉花获得了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二十多斤的好收成,棉花品种普遍好于往年。但是,收购工作开始不久,农民就纷纷反映好棉卖不上好价钱。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根据群众的反映,带领县棉麻公司、供销社等部门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全县四个棉花加工厂、八个收购站调查。他们发现城关等七个棉花收购站收购的七百六十九宗棉花,划为四级的占73%以上,五级的占15%以上,三级的只占11%多,竟没有一斤二级棉花。
棉花是永济县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棉花压级压价收购,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县委、县政府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县委书记王学良和副县长姚高宽、廉照江等人,带着棉花收购单位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先后到九个棉花收购站验棉核级。10月2日,他们来到青台收购站,发现这里验棉根本不用仪器测定,单凭手摸眼估。这天所收验的七十四宗棉花,等级、绒长、含水、含杂量基本都是一个数码。几十家交来的棉花,难道都是一个样?王学良同志当场从收购的棉花中取样用仪器测试,发现验级严重不准。他严肃批评了检验人员,令其立即恢复用仪器验棉。
为了解决压级压价问题,县委、县政府一面召集全县棉花生产、收购、加工、检验单位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认识;一面对全县各收购站的三十名棉检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测定标准,要求坚持用仪器测定划级。同时,对全县三百三十六部集体和个体轧花机逐一审验,凡是符合技术要求的,发给合格证,准予开轧,防止因轧花质量差而降低皮棉等级现象的出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