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陕北大规模种草种树 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29
第1版()
专栏:

陕北大规模种草种树
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
本报延安电 记者杜若原报道:在陕北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规模的种草种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北四百万人民用艰辛的劳动改造山河,治穷致富,使这片哺育了中国革命的土地开始摆脱贫穷,走上经济全面发展的道路。
陕北地区的各级干部认真总结过去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挤压林牧、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教训,大胆放宽政策,普遍推行种草种树和流域治理承包责任制,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一起上,以农户承包为主,户包种草养畜,户包改土治沙,户包治理小流域,充分调动了农民种草种树的积极性。陕北有三十五万农户走上山头,承包小流域九万五千多条,面积接近一千三百万亩。六年来,延安地区造林五百多万亩,相当于1978年以前三十年累计造林面积的87.7%,保存率由41%提高到53%,人工种草保存面积二百二十万亩。榆林地区1980年至1984年,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五百八十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二百七十四万亩,使陕北地区的林草覆盖率大大提高。
经过陕北人民的艰苦奋斗,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一些地方水土流失大为减少,小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据有关部门测验,延安地区六年来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量比五十年代减少五分之一;榆林地区通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由“沙进人退”变成了“人进沙退”,村庄、农田、道路被流沙埋没的状况已不复存在。目前,陕北地区护渠林、护岸林纵横交错,川道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榆林地区破天荒兴起养鱼事业,去年产鱼超过三百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