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满目绿色锁沙龙——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造林治沙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0-30
第2版()
专栏:通讯

满目绿色锁沙龙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造林治沙纪事
钱江
“开荒地,种沙梁,爷爷吃了孙子的粮。”这话说的,是十多年前,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情况。当时因为滥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使得毛乌素沙漠大举北侵,淹没了草场农田,淹没了农舍,迫使数百户居民举家迁徙,出现了一幅沙逼人退的惨烈图景。
如今,伊金霍洛旗的情况是:“草成网,树成林,满目绿色锁沙龙。”
最近,笔者穿行这个旗的全境。沿途绿树遍野,羊群如云。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的街道宽阔而清洁,时有牧民骑乘而过,却无沙尘随后飞扬。旗委副书记李志平告诉说:“这儿变了。1965年时,刮过一场风,我推着手推车送个病人去医院,走到当街竟叫流沙给陷住了。”现在,街尽头刚落成一座白骏马的雕塑,是因为这个旗被评为全自治区清洁卫生先进县,而由自治区拨款建成的。
来到伊金霍洛旗最南端的台格苏木(乡),可以看到几年前飞机播种的治沙草场已经连绵万亩,葱绿成片了。登高一望,百万亩绿荫已经挡住了沙漠的北侵之路。
这里地处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北端,干旱多风。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因强调“以粮为纲”,近二十年间大开荒三次,小开荒连年不断,使地表遭受严重的风化破坏。1973年,全旗的沙漠面积扩增到三百万亩,比建国初期扩大六倍多。当时的一场大风,把纳林希里乡80%的耕地压在沙底;有个生产队的四百九十亩庄稼返种了五次,用去种籽六千斤,秋后打粮仅得一百七十八斤。这年,台格苏木的人均收入仅三十元。人们说:“一个劳力干十天,买盒火柴还差二厘钱。”
开荒——沙化——贫困化的惩罚,使全旗十二万人民聪明起来了,没有种树习惯的人也念起了“草木经”。国营林场在造林治沙中打了头阵,以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改造山河,除穷致富的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旗较早地实行了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发展林业生产上,采取了个人、集体、国家一起上、以个人承包为主的方针。旗里把大量宜林宜草的“五荒”(荒山、荒滩、荒沙、荒沟、荒坡)划拨到户,鼓励种树种草,谁种谁有,允许继承。农牧民造林的积极性马上就高涨起来了。旗里还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三千五百个造林重点户签订了合同,使个体造林达到了全旗造林总面积的60%。
造林绿化,给伊金霍洛旗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目前,全旗已有成林二百一十六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24%,全旗人均占有林木十七亩。沙漠面积从三百万亩减至一百一十六万亩。牲畜总头数从1974年的四十三万只,提高到1984年的六十五万只;粮食播种面积虽然因造林还牧减少了三分之一,总产量却比1973年增加57%,亩产提高了两倍多。全旗的木材储积量已达六十万立方,人均五立方;从1978年开始,这个旗第一次出现了柳条编织业,1984年产值已达八十一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