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英雄的业绩鼓舞了故乡的人民——广东新会外海乡人民为志愿军某部“孤胆英雄”陈德生贺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6-13
第3版()
专栏:

  英雄的业绩鼓舞了故乡的人民
——广东新会外海乡人民为志愿军某部“孤胆英雄”陈德生贺功
丁明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战士陈德生荣获“孤胆英雄”称号的喜讯一传到英雄的家乡——广东新会外海乡,全乡三万人民兴奋得象一锅开水似的。为了表示对自己好子弟的敬仰,全乡人民在百忙的春耕防汛工作中,派了由二百多位代表组成的贺功团,步行两个钟头到江门市白沙乡上湾里英雄的叔父陈炳林家中贺喜。那天,街坊们在小学校里开了个贺功大会。在会上,贺功团把捷报和代表全乡三万人民真情的八面锦旗献上。旗上的大字在太阳下闪着眩目的光辉:“光荣人家”,“荣誉属于陈德生”。
是的,荣誉属于陈德生。不过,我们的英雄是十分虚心的,他在家信里写道:“我为人民立了功,这是共产党的光荣,也是祖国人民的光荣。”全中国人民都为我们祖国有了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英雄家乡的人民更感到光荣和骄傲。江门市人民冒雨举行的“五一”节抗美援朝大示威的队伍里,居民们把来自朝鲜的捷报抄成大字报,把陈德生的英雄事迹画成画,把农民送来的锦旗挂起,簇拥着戴起光荣花的炳林夫妇,走在队伍前头。队伍过处,在江门市区万千人民群众中,响起春雷似的掌声与欢呼声!
在向帝国主义示威的行列里,英雄的叔父陈炳林响亮地说:“德生是个好孩子。中国的陈德生多得很,美国鬼敢再来,它就一个都不能剩!”
是的,“德生是个好孩子”。二十六年前,他生在外海乡清栏村一个贫苦的家庭里,父亲在离乡二十里的江门市作茶楼工人,因为工作重,薪金少,操劳过度,生了肿病,无钱医治而死;母亲改嫁了。孤零零的三岁的陈秋盛(陈德生以前的名字),便由叔父炳林接过来同住。像旧中国所有的劳动人民一样,秋盛自小便受尽了剥削与压迫。他叔父是个贫农,耕地主几亩田,缴了高额地租后连粥也喝不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侵入了新会。做田工的陈秋盛,被鬼子拉伕拉到广西。但他绝不屈服,他从日寇的刺刀下逃回来了。回到家乡一看:屋,被拆掉了;田,自然耕不成了。于是,他和叔父炳林流浪到江门。叔父做了店员、工人,德生自己卖报纸。从报纸上接触到一些新东西的陈德生,开始了对光明的追求。一九四七年,他去了上海。此后,炳林叔便很少收到侄儿的来信。去年六月三日,德生有过信来,很短,只说他现在为人民服务,生活得很好。照字迹看,炳林叔父说:“德生比离家前进步多了。”
今年四月二十五日,朝鲜前线的好消息来到英雄的家乡了。那便是:陈德生参加了人民志愿军某团一连,在朝鲜前线立了功,荣获“孤胆英雄”称号。志愿军某团寄来的捷报说:“我团一连战士陈德生同志在西兴里胜利出击中,虽身负五伤,并在失掉指挥的情况下,能果敢而独立自主地击毁敌人坦克车三辆,毙伤敌驾驶员四名,现已获上级授予的“孤胆英雄”的光荣称号。消息传来,全团莫不欢欣鼓舞……”团首长并联名写信给新会四区外海乡人民政府报喜。信里更详细地说明:西兴里胜利出击是咸兴战役最激烈的一场战斗,陈德生同志击毁的三辆坦克便是属于美帝国主义“王牌军”陆战一师的;对于陈同志的英雄业绩,团首长在报喜信里赞扬说:“对这次战役起了很大作用,配合了兄弟部队顺利完成歼敌任务”。新华社也从朝鲜前线发出电讯,详细地报道了“孤胆英雄”陈德生、“反坦克英雄”业永安和“人民英雄”孔庆三烈士的光辉业绩。
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与保卫祖国人民的事业,我们的英雄陈德生不独在抗美援朝的最前线英勇杀敌,而且非常关心家乡的生产情况。他在三月十六日写回来的家信,一开头便鼓励家乡人民努力生产。跟着,他满怀信心地写着:“我相信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生产是一定有成就的,希望加倍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英雄的家乡里的工人、农民兄弟,没有辜负英雄的期望,他们纷纷写信给陈德生,表示家乡人民支援志愿军的决心。四月下旬举行的新会四区工人代表会议的全体代表,在信里写道:“大家一样都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线上,我们全区工人已订好了爱国生产公约,来做志愿军、做你的后盾”。清栏村的农民,也正在集体签名写信给陈德生。当贺功团回来时,村里便敲锣敲鼓开了个村民大会,大家都喊:“向德生哥看齐!”农民协会为了使青年们更好地认得他们的旗帜,特别把陈德生的旧照片放大,挂在农会。
和陈德生同年的农会会长陈宇源激动地说:我要写信给德生了。我要在信里说:家乡的生产搞得很好,开了近二十亩荒地,疏好了阴渠,还动员了几百人到邻村去帮助兴修水利;我们向地主退得了租谷;罪大恶极的恶霸陈德宇已被人民政府枪决了;被他霸占的三口鱼塘,已交还农民。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希望我们的英雄在前线多杀美国强盗,争取功上加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