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1
第5版()
专栏:

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张显扬 王贵秀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学习的原则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建设时期更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是几十年来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实践证明,中国建设的任务比中国革命的任务更艰巨,因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也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在这方面如果稍有松懈或发生失误,就会酿成全局性的严重后果。“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取的教训。
建设时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所以更加困难,除了建设任务本身的艰巨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已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关于建设的理论远不如关于革命的理论来得具体和成熟。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不仅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而且把这些原则具体应用于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形成了一套大体完备的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后来,列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写了象《两个策略》、《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这样一些关于革命理论和革命策略的系统著作,并且成功地领导了十月革命。这一切,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无疑起过极大的作用。
可是,在建设方面,我们却没有这样具体的理论和完全成功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建设究竟怎么搞,只能靠中国共产党人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它的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去进行独立的探索。这种探索,我们党在新中国建立后已经开始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为囿于革命时期的经验,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于建设的时候产生了失误,因而未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真正解决问题,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为此就要在政治上发扬民主,在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这一切,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以后作出的。
有同志问,建设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用?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试想,如果离开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样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今天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那还不是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哪里还有四化建设和改革可言?可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任何动摇和怀疑,都是毫无根据的。
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已经确定,道路开始找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胜利。但是,建设的过程中仍然有大量的问题有待于探索。因此,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仍将是全党同志的一项长期的和基本的学习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小平同志的这段论述,深刻地阐明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并反复强调的。提出这个原则,目的是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反对理论脱离实际。列宁在阐述这个原则的意义时指出:“这个经典式的定义异常鲜明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往往被人忽视的那一方面。而忽视那一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的实际任务,即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着的任务之间的联系。”(《列宁选集》第2卷第398页)今天,小平同志重申这个原则,就是要告诫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把它同我们这个时代的实际任务联系起来,而不能把它当作教条来对待,或仅仅把它当作口号来空喊。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实际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四化建设。因此,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四化建设的实际,探索解决四化建设新问题的答案。
四化建设的成功,改革是关键。农村的改革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伟大的成绩。现在正在进行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四化建设为中心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着重研究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学习问题的时候说过:“当前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性?如何指导这个运动?这些都是实际的问题。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懂得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部,也还没有懂得中国的全部。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如果有人拒绝对于这些作认真的过细的研究,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00页)我们今天最大的实际问题就是四化建设,就是改革。如果在今天有谁不“时刻注意”这些问题,拒绝对这些问题作认真的过细的研究,那他同样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以四化建设为中心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的说来,还是一个崭新的任务,我们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的地方。在一切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说也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其主要表现有二:一个是似乎只有同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有关的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课题,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这些问题上。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一般不在视野之内。再一个是,凡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身的问题,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都不许讨论,更不许有不同意见,一有不同意见,就被看成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甚至就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如此这般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严重脱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脱离实际,又不许讨论和争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也就不可避免地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后,情况有了变化。理论界研究现实问题,研究四化建设新问题的,逐渐多起来了。特别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之后,关于生产目的的讨论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讨论,是做出了成绩的。但是,由于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肃清,理论界真正敢于探讨四化建设和改革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创造性地研究和自由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空气还不浓。这种状况,同日益发展的四化建设的要求,同不断深入改革的形势,是不相称的。不联系四化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问题去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高度去探索四化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理论工作怎么能为我们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又怎么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呢?彻底肃清理论工作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真正做到以四化建设为中心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的理论工作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就能够对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