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奋斗中求生存——写在赴京演出之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2
第8版()
专栏:

奋斗中求生存
——写在赴京演出之前
周传瑛
从《十五贯》赴京演出至今,足足三十个春秋过去了,忆旧叙新,思绪万千。古老的昆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开创了新的局面,昆曲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我真是异常高兴。
当年《十五贯》中的小门子、青袍、旗牌,也到了我和传淞进京的年龄,这些“小娃娃”已是今天浙江昆剧团在舞台上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演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的艺术实践,已经逐渐成熟。这次来京演出的成员除他们外,另有浙江戏曲学校培养的一批“盛”字辈和1978年招收的学员。我们共携带了大戏《西园记》、《浮沉记》、《伏波将军》和两台传统折子戏,来向首都人民汇报,求教于广大观众。
《十五贯》一剧誉满京华,蜚声海外后,全国不少地方相继成立了昆剧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昆曲接班人,优秀演员不断涌现,大批昆曲剧目活跃在戏曲舞台上,闪耀着特有的光彩。昆曲艺术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应该说,古老的昆曲艺术终于从死亡的边缘线救活过来了。昆曲有今天的规模,有今天的地位,确是来之不易啊!饮水思源,是由于党的重视和提倡,还由于许多热爱昆曲的前辈一心扑在事业上,辛勤执教,才造就这一代昆曲新人,使他们在各方面超过我们。纵观昆曲的前前后后,现在的形势应该是乐观的,昆曲事业的发展大有希望。
兴奋之余,我不免有一点担心,担心的是老一辈昆曲艺人所剩无几,而且大多已是七八十岁高龄,时间、任务都迫切需要我们赶快传,而且是刻不容缓。但是,怎么传却是个大问题。昆曲丰富的表演艺术全在戏里,这些戏,又在演员身上,很多艺人身怀绝技,一旦离开人世,便把一切全带走。目前昆曲的不少中青年演员很有才华,也颇有些声望,但因为十年内乱,再加上剧团忙于排演新戏,没有来得及向老师学戏,即使学了些,时间一长,大多淡忘了。原来我们“传”字辈有折子戏四百余出,现在中青年会的戏加起来也不足一百出,因此抢救、继承是当前燃眉之急,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均来支持关心此项工作。搞好抢救、继承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要有组织保证,而且要利用现代科学设备脚踏实地的去做。我个人意见:首先依靠领导支持;其二,昆曲界同仁内部要团结一致,不计个人得失;其三,还须依靠社会力量共同为振兴昆曲出力。
最后用周总理的谈话作此短文结束语,周总理说:“昆曲受过长期的压抑,但是经过艺人们的努力奋斗,使得这株兰花更加芬芳了。”让我们在新的时代,继续为发扬昆曲艺术而努力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