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提高农村少年入学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3
第5版()
专栏:

提高农村少年入学率
安徽省南陵县黄木初中 王象东
目前农村初中中途辍学的学生(俗称流生)很多。如安徽某县一农村初中,1982年入学时有学生一百一十人,1985年6月参加毕业考试只有六十三人,除去转学、留级的以外,辍学的有三十五人,流生率达31.8%。该县另一所中学,1982年初中招生两个班,到三年级上学期,只能合并成一个班了。导致大量流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使很多学生不愿继续学习。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在许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或正在进行,而农村则进展缓慢。有的县虽有几所农业中学,但实际上课程设置同普通中学没有多大差别,既缺少职业教师,也没有必要的办学条件,所以学生不愿上。县中(县的重点中学)每年招生数有限;一般高中距离远(全县只二所),质量不高,费用也大,因此,初中生对读高中的信心和兴趣都不大。这样,初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考中专学校,大家一齐挤向这座“独木桥”。但中专每年招生数很少,1985年,全县初中毕业生五千余人,而中专只招生一百余人,很多学校每年只能考取一、二名学生。年复一年,搞得师生都心灰意冷。一些学生今年考不取,留校重读,来年再考。有的学生在初三阶段读了两三年。这批重读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大批应届毕业生升学无望,便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上学读书为的是脱离农村,一旦预感到升不了学,也就不想再读下去了。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无用,社队企业招工不要求有毕业证书,也不想上学了。
二、教育管理工作不正常,人为地扩大了流生数。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过早地或变相地分快慢班,学校领导只抓重点班、毕业班、少数尖子学生和历届毕业的重读生,忽视甚至根本不管普通班和大多数应届学生,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学校任意扩大留级面,让成绩差的和表现不好的学生一再留级。按有关规定,留级面应不超过5%,不少学校却扩大到10%—20%。一些学校学籍管理不健全,学生及家长对学籍管理的一些基本规定也搞不清,想退就能退。加上班主任工作不够细致,同家庭缺少联系,致使不少学生在因故缺课一段时间后,便糊里糊涂地自动退学了。农村初中教师青年居多,很多学校还有相当数量的民办教师,他们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必要的基本知识,工作方法、教育方法简单,体罚、变相体罚或者经济罚款等现象严重,不少自尊心强的学生就因此而离开学校。部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共青团、少先队工作陷于瘫痪,学校生活乏味,学生整天象鸟似地被关在学校这个大笼子里,除了上课,就是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应付名目繁多的考试。没有文体活动(很多学校不开音乐美术课,毕业班连体育课也被挤掉),课外活动被各科教师变成他教的那门课的自习课。学生在校一天,要上六节正课,一节早读课,一节自习课。一进入毕业班,就没有了星期天。这样的学校生活如何能吸引学生?
现在的青少年,成熟早,受社会的影响大,学校的思想教育不够及时,抓得不紧,早恋或其他不良现象就会在初中阶段时有发生,这也影响了少年继续留校学习。
三、学习成绩跟不上是使学生辍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的初中课程多,部分教材难度大,要求高,农村初中的师资水平有限,教学条件相当差。安徽省1983年仅高中、中专招生考试科目即达九科。理、化二科在不少学校连演示实验都无法做。某中学民办教师占三分之二,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只有一人,其余均为中师、中学毕业。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初中尤其缺少外语和生物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多且深,有的学校又不适当地加快教学进度,不少学生即使竭尽全力,也很难跟得上,只好被淘汰。外语和几何二科是使学生掉队的主要学科,初二是学生掉队的关键阶段。少数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是满腔热情地帮助和辅导,而是一味批评、讥讽,这就加快了这部分学生掉队的速度。
四,因家庭经济不宽裕而辍学的学生比较多。一些家长和学生受社会影响,追求眼前利益,看到有的学生弃学经商,做一趟生意能赚几十、几百元,就竞相仿效,去摆地摊,跑贩运,做临时工或种责任田。另一方面,农村中确实还有不少子女多、经济十分困难,甚至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家庭。学杂费提高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一些学生就这样被迫辍学。有的多子女家庭,被迫“丢卒保车”,舍成绩差的,保成绩好的;舍女孩,保男孩。有些学生是含着眼泪离开学校的。
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对学生加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充分发挥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各科教师都有责任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为民富国强而学习的热情。思想教育要注重实际,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教育,使新生一入学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农村、建设家乡的思想。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应端正办学思想,办学形式应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切实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目前,农村中单一的普通初中教育,脱离了乡镇经济建设的实际,脱离了农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应该明确,农村教育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主要是为了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一代新农民,而不能仅仅是为少数人的升学服务。因此,必须改革结构单一的状况,大力兴办农业初中、职业初中和四年制普通初中,使学生在校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有指望,有目标,能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考虑到目前存在的城乡经济和文化基础的差别,从农村实际出发,改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在开设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课程的同时(以适应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注意增设劳动技术课。一些经济、文化条件差的地区,目前主要上好语文、数学和劳动技术课,理、化等课可降低要求,历史、地理、生物等课可删减或合并,而外语课则可停开,同时改进考试方法。这样,既能满足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参加劳动就业的要求,也使教学内容同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更为适应。
教师要满腔热情地爱护学生,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职责不限于传授知识,而且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特点及弱点,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特别要搞好初一年级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尽量保证让所有学生都能跟班学习不掉队。要经常召开各类介绍学习经验的座谈会,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的流生问题单靠教育部门是不能完全解决的,社会、家长和有关领导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工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要经常家访,做好家长工作,提高家长认识。乡镇干部应大力帮助学校工作,乡镇企业应帮助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增加学校收入,减轻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应该看作是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强制性教育,个人和家庭无权拒绝子女接受这种教育。希望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尽快制订必要的教育法规,以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顺利施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