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政声人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5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政声人去后
张雨生
对于在职的领导同志,不置溢美之辞。这不足为训的自我守则,我是牢牢记在心里的。但是,领导人去职之后,却不妨说几句实在话。政声人去后,或褒或贬,那是可以由着自己的眼光去评价的。  近时,在北戴河杂文研讨会上,我说了许多感谢高扬同志对杂文事业支持的话。来自全国一百多位杂文作家、作者、编辑,也都表示了对他的敬意。
高扬同志在河北任职期间的政绩,在袁厚春同志的《省委第一书记》中,是写得较为翔实的。由于这篇报告文学获得头奖,高扬的政绩也就为更多的读者所知。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一件要事,袁厚春没有写,这就是高扬作为河北杂文学会名誉会长,对振兴新时期杂文事业所做的开创性的工作。由于高扬的倡导,河北省首先成立了杂文学会。一位老杂文家对这个创举归纳为“三新”,即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杂文创作发展到新阶段的新标志,党领导杂文创作运动的新形式。实践证明,这“三新”并非言过其实。杂文学会成立之后,在高扬支持下,又创办了《杂文报》,理论刊物《杂文界》。杂文创作函授学院亦在石家庄开学,第一届学员超过了四千。一会,一报,一刊,一院,工作如何,毁誉不一,且由世人去评说。但是在杂文几经罹难遭殃、许多杂文家以身殉文之后,在人们对杂文的偏见还没有完全纠正过来,许多杂文作者还心有余悸之时,作为省委第一书记,如此全力支持杂文事业的振兴,作用更为重要,也着实难能可贵。这是关心杂文事业的人们对高扬难以忘怀的原因。
据说,不烧香,爱栽刺,是弄杂文者的个性。他们对于在职领导人难得说好话(这自然也未必全对)。而高扬同志去职之后,却赢得了杂文界诸多同人的怀念和敬意,确实是不易之事。
现在有些领导同志在离职之前,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最担心的是人走茶凉。别人的茶该不该凉,那是别人的事,这里姑且不说,但以我之见,关键还在于领导者有没有足以留给后人怀念的政绩。其实,在职者不必多虑去职之后的炎凉,要紧的是抓紧在职之时,革除弊政,进取开拓,多为人民做实事。倘若养尊处优,碌碌无为,甚至鱼肉百姓,中饱私囊,即使官阶显赫,怕也在群众心头上“炎”不起来,因为其威焰所至,早已使群众的心头冰凉了。去职之后,留下的只会是一片怨声或骂声。民心是杆秤,政绩在,凉不了,政绩巨大,后人还会刻碑纪念,著入史册。中国历史上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先贤们,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往事已矣。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之后,很多新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正是再展宏图之机。我作为参与河北杂文学会,《杂文报》、《杂文界》事务的人之一,对高扬同志尽心支持杂文事业,自然是感受很深的。但他在职之时,我未曾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现在,他退下来了,离开河北了,他的处所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仍在部队院校以教书为业。此时此情,我说说上面这些话,不会再有趋势之嫌了,想来对许多仍作和新作领导的同志是会有些参考价值的吧。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此理古今皆然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