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给沙漠“锁边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9
第2版()
专栏:

给沙漠“锁边儿”
本报记者 萧俊熙
给沙漠“锁边儿”,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群众正在这样做。
库布其沙漠象一条黄色恶龙横踞伊盟北部,长四百公里、宽几十公里。风起沙涌,恶龙南滚北腾,形成许多十至数十米高的流动沙丘,吞噬着农田、牧场、房舍、道路……是当地大害之一。
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乡)的牧民是勇于同沙害搏斗的战士。我们慕名而访。车近展旦召,远看北边天际下一片茫茫黄沙,近看,沙漠边上已镶着绿边,分外鲜明。再走近,但见它已被栅栏围住。进得栏来,我们脚下踩着由十多种牧草铺成的草毯,高过人头的羊柴、花棒、柠条等灌木,枝条四面伸展,紫的、黄的、白的各色花朵杂呈其间。这就是展旦召锁边林。
蒙古族苏木长金少义正在给我们介绍情况,一位急匆匆赶来的牧民悄声给他说着什么。金笑着告诉我们:“这个草树迷,又来要草籽哩!”这位叫齐福寿的蒙古族牧民已经在锁边林里种了四千多棵树,嫌不够,又承包了一百亩荒滩,已做好围栏,准备种草。这位五十八岁的孤身老汉,衣食丰足,就是种草种树总嫌不足。多少年来,他经手种了一万多株树,不少已成椽成檩。
康布其沙漠占去了这个苏木近一半的土地,还以每年二三里的速度蚕食草原、农田。1980年,苏木党委决定向沙漠讨“债”,把治沙的自主权交给牧民,借来四万元贷款买刺铁丝,把六十四里长的沙漠边全围了起来,全苏木每人划得二十二米宽的明沙板,由南向北种草种树,种多少全归自己,牧民们自动把喜沙的骆驼和爱啃树的山羊处理了。每到栽种季节,五六百人“扎营”沙漠里,不少人倾家出动。年复一年,树和草向沙漠反蚕食。现在,沙漠边已被锁住了,农牧民衣食丰足,有的户已开始富起来了。
树木立地条件不同,给沙漠锁边的方式各异。树林召乡园子圪卜村的农牧民,是一片一片地把沙漠“吃掉”的。现在,这个村的农田、牧场、村舍全部淹没在绿树丛中,谁能相信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是黄沙一片,十八户人家被沙撵走?邻村农民徐治民1958年带头来此斗沙。二十七年,弹指一挥,壮年变白头,幼苗成椽檩,一万二千亩沙漠变绿洲。
在徐治民周围,近几年涌现了四十多个象他那样敢与上千上万亩沙漠搏斗的壮汉、青年,治沙战斗代代相继。突出的一位是石塔拉村的尚保存。他承包治理一万三千亩明沙。我们驱车前往访问,车沿着哈什拉川(季节河)南行,远远看见一个高数十米的大沙山。同行的林业工程师老周告诉我,尚保存要治的就是这座叫红方明的沙山。黄沙明晃晃的,未见丝毫绿意,可是,车颠簸着拐上一个沙丘后,往下一望,丘间点点新绿正往上爬。主人不在,老周领着我们从一个沙丘爬到另一个沙丘,沙丘间有很多水泡子,树从水边一行行排上沙丘,形成网格;沙丘上压着很多麦秸,被固住了。尚保存顺着流经沙山的哈什拉川边修渠七里,筑坝九道,引山洪入丘间。水随沙渗,沙又防止水蒸发,明沙丘上也就能长出绿树青草。四个春秋,老尚一家十二口,除老伴守家外,就这样滚在沙窝里。夏天,不论白天黑夜,一发山洪,全家人都分守在沙丘间引水,冬春两季为防止风蚀,保护树木,他们把上百万斤麦秸一捆捆地背进沙丘,做成护树沙障。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几年里已种起六千七百亩杨树和柳树,育苗十三亩,还有牧草、糜子一百多亩,今年第一次割沙柳白条二千多斤,收入八百多元。
给库布其沙漠“锁边儿”的英雄千千万,“战场”全线展开,方式因地制宜,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以个人为主,整条“战线”上,有划包治理五千亩以上荒沙的专业户上百户,他们有给沙漠“锁边”的,有在沙边“楔钉子”的,有在沙里“爆破”的。哪里有战场,那里就有绿洲。现在,全盟共建起长二百公里、宽一至三公里的“锁边”林。库布其沙漠再不能象过去那样肆意翻滚了。伊盟盟委书记伊钧华告诉我,他们计划再用五年时间,用“锁边林”把库布其沙漠两面都锁住,一步步地蚕食它,让沙漠也为“四化”出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