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在更高水平上促进科研生产联合——上海市科技体制改革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9
第3版()
专栏:

在更高水平上促进科研生产联合
——上海市科技体制改革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章世鸿
上海市各工业局、公司、大企业都设有科研机构,力量比较雄厚,其中局、公司所属科研机构就有九十二家、三万多职工,大中企业所属的还不算在内。但长期以来,工业与科研之间往往若即若离,甚至发生一些矛盾。有的工业部门较多地指望从国外引进,不重视本行业科研力量的开发和利用,一些研究所的科研成果积压,造成很大的浪费;而有的科研机构则更多地面向社会,满足于搞些能换现钱的小课题,得到一些经济收入,缺少为本行业服务的热情。
这种状况,对上海工业部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上海市经委领导人认为,这是一种“战略性的失策”,长此下去,工业系统将丧失技术后方,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极为不利,而对许多科研机构来说,离开了本行业这个立足点和基地,提高技术水平也是很困难的。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上海工业部门上上下下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探索工业和科技如何结合的途径。毫无疑问,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发挥上海的工业优势和科技优势都是非常不利的。关键是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一个政策问题。
从认识问题上说,上海市经委强调工业部门必须牢牢地树立“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思想,特别要重视开发本行业内部的科技潜力,而科研机构则要解决“面向经济建设”的问题,把为本行业服务作为主攻方向。过去,双方“依靠”和“面向”的意识都不强,有不少思想障碍,现在是到了加强和统一的时候了。
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政策。许多单位的实践证明,工业部门领导人抓不抓是成败的关键。上海市照明灯具公司的做法就很好。这个公司的领导人技术上都是内行,“依靠”意识很强。他们通过调查研究,首先为本公司灯具研究所的改革创造条件,改变那种“研究所是企业养的,理应为我服务”的老思想,在行业内部进行有偿合同的试点。在确定本行业重点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同研究所签订纵向合同二十六项。这些项目有基础研究,也有设备改造,结构层次合理。这样一来,研究所有了任务,科技人员有了课题,没有后顾之忧,科研工作自然纳入公司的发展轨道了。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公司领导也勇于当“红娘”,为各个科技成果找到“婆家”,一个个
“嫁”出去。只要科研项目订得好,确为本行业所需要,“嫁”出去并不困难。研究所得到一些转让费用,实际上是提前回笼部分科技发展基金,有利于加强公司科研的活动能力,这是好事。有些单位也采取无偿转让的办法,但这样做,必须制订各种奖励制度,以调动研究所的积极性。这件事必须做好,否则势必造成科研所的离心倾向。
对科研机构本身来说,则应该树立同本行业共命运的思想。但这个思想的树立,需要以厂所结合的成就为基础。上面说的灯具研究所,由于公司领导致力于厂所结合,五年来研究所承担的一百多个项目,大部分都为本公司企业所采用,去年以来完成二十多项厂所合作项目,今年产值可达五百万元以上。这个研究所目前已成为全国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成为上海市灯具质量检验站。他们的结论是:离开本行业,研究所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和地位,研究所的兴旺发达以本行业的繁荣兴旺为基础,厂所是相依为命的。为此,研究所应该奋发图强,加强厂所合作,吸收国外新技术,创造新水平。工业部门领导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
每个行业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和开发部门,而行业的科研机构总要为本行业作出贡献,这是各国先进企业共同的经验。当然,工业部门的科研机构也可以面向社会,特别是支援乡镇企业,这是应尽之职。但作为行业的科研所,不能把为社会服务和为本行业服务对立起来。从长远考虑,脱离本行业,对科研所未必有利。工业部门科研所怎样支援乡镇工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获得实验室成果或工业性中间试验的成果后,可由研究所同乡镇企业合作试生产,然后再在大中企业扩大生产;乡镇企业可以作为合资或协作单位参加某个科研项目;科研所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也可将部分成果和人员转让给有条件的乡镇企业。
据记者调查,工业部门不少科研机构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而对企业没有吸引力,其重要原因是引进与科研单位长期脱节,科研单位无力引进技术,这是科研单位最大的苦恼之一。因而,工业部门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后,应该把企业、科研单位充分结合起来,共同进行消化吸收工作,使科研单位摆脱费时耗资的低水平重复研究。许多科研机构提出,消化吸收工作要做到规划、组织、经费三落实。在规划上,消化吸收规划要与行业改造规划、科研规划统一部署,即将三本帐变为一本帐,而不是各自为政、三者分离。在组织上,要以研究机构为主体组成一支引进消化的专业队伍,同时在经费上要给予切实保证。有了这三条,将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在高水平上的联合,达到共同的提高。在这方面,上海印刷业、针织业都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建立了全行业“一条龙”开发计划。
当然,要真正发挥上海市全市强大的工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光靠工业部门内部的联合是不够的,需要全市性广泛的横向合作。这种合作,过去困难很多,是因为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打算,把本位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缺少全局观点。现在,情况有很大的好转。围绕对引进技术的系统消化,企业和科研的多种联合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如上海吴泾化工联合公司正在把合作扩大到高等院校,同华东化工学院建立“科研、教育、生产联合体”,在催化剂的研究上合作攻关,合作培训人才,不断充实企业、研究所、高校三者间的合作内容。上海交通大学与轻工业局也正在建立这种联合。
在《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短短几个月内,记者在上海看到厂所联合的步伐正在加快。对如何加强联合以及如何解决联合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已成为工业界、科技界的热门话题。在一些问题上虽有些争论,但这种争论在体制改革中是完全正常的,争论将使认识深化,为制订全面正确的政策创造条件。只要方向一致,有共同的紧迫感,终将取得共同的认识。许多行业在联合上取得显著的成绩,是最有说服力的。人们的认识终将按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断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