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北京市人大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代表 视察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9
第4版()
专栏:

北京市人大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代表
视察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
本报讯 最近,北京市人大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代表六十余人听取了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市饮食服务总公司、市第二商业局关于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情况的汇报,分别视察了通县和西城区的民族、宗教工作,并进行了座谈。
代表们认为,一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在北京市得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1984年,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区、县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由上届的4.4%增加到6.1%,乡、镇达到3%,全市建立了六个民族乡。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在招工、招生、录用干部等方面照顾少数民族的规定。二是发展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去年,市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回民学院。三是扶持了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通县人民政府近几年拨出资金扶持少数民族养牛、养鱼、办企业。张家湾乡枣林庄在上级支持下,挖鱼塘一百多亩。在市政府扶持下,县里建立了民族实业公司、穆斯林实业开发公司,正筹建穆斯林食品贸易大厦。穆斯林实业开发公司成立两个月来,已同香港、美国等四个国家和地区洽谈业务,签订了联合开发阿拉伯文电脑应用市场的协议。四是增设、扩大了少数民族饮食网点。西城区德外街道清真饮食网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部被撤销,现已恢复十三个点。通县人民政府1980年恢复了大顺斋糕点厂,今年又扩建厂房三千平方米。五是新建、扩建了回民幼儿园、所。通镇人民政府建立了回民托儿所,收托三百多名儿童;崇文区扩建回民幼儿园增收儿童四百三十多名;海淀区马甸、大兴县黄村、崇文区永外地区、西城区德外街道和五路通等地区都新建了民族幼儿园和托儿所。这些新建、扩建的幼儿园、所,基本解决了附近少数民族儿童入托难的问题。六是恢复了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上满足了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市政府拨款一百万元腾退、维修、恢复天主教北堂和圣诞节开堂。通县九所清真寺已腾退、恢复八所,重修了通镇清真寺。目前,全市已恢复寺、庙、堂、观五十九座,基本上满足了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受到广大教徒的欢迎和国内外宗教界好评。
代表们在对近几年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给以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