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关于《在“双优”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09
第5版()
专栏:调查汇报

关于《在“双优”的背后》
本报10月12日第五版“街谈巷议”栏,刊登了一封署名“魏民”的读者来信,题为《在“双优”的背后》。来信发表之后,山东青岛衬衫厂等单位就其中的批评提出不同的意见,为此,记者前往青岛进行了调查。
经查,来信中所提厂家(未具体指名,但实指青岛衬衫厂)生产的男女衬衫,在今年8月中旬轻工业部在青岛举办的全国衬衫质量评比会上双获一百分,是按照轻工业部规定的评比程序要求评选出来的,其中没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次参加评比的样品,今年初轻工业部就作了布置,规定参加评比的衬衫,要从批量中抽样(每批不少于三百件),省市之间循环封样,并在4月份发出了详细的评分细则。这就为厂家提供了准备时间和条件。据了解,许多厂家为迎接评比,组成了专门的制作小组,对参加评比的产品,从选料、制作、整烫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精心的挑选和检验。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是可以检验厂家的技术水平和制作能力的。但这些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充分体现在大批量的生产中,却又有其不尽科学的地方,读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解决我国长期以来产品评优中存在的问题,国家经委已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以国家监督性质的产品抽查制度代替不科学的评比办法。轻工业部也考虑下次的评比,将采取商店抽样、群众评议的办法。
来信中所说:“舒畅的游览、昂贵的礼品”的情况,经查不实。
本报记者 李而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