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对外开放 急需育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1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对外开放 急需育才
本报记者 计泓赓
最近欣闻,1982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所对外经贸高等院校已培养出二千多名大学生,在校生还有三千五百多人。全国十七所外贸中专,几年来也培养出七千多名中专生。全国还有近二十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对外经贸专业。在职教育也有较大发展。不少人进了夜大学、函授学校、职工大学、干部专修科等。
从总体上看,从事对外开放的人才短缺,甚至是奇缺。国际经贸之战,实际上是信息之战,人才之战。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培养出大批对外开放急需的人才,实为刻不容缓的事。
对培养人才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忽视,这种状况值得注意。对外开放的主要之点,是要把国外先进东西引进来,把中国产品更多地销出去。增强我出口创汇能力,是“七五”期间生产建设的两个关键之一。而突破关键,成事在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翻跟头”,显本事,就要有许许多多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孙悟空”。否则就会捉襟见肘、闹笑话,甚至吃亏上当!
完全靠正规办法培养人才,难济燃眉之急。近年来,一些地方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培养人才,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立体构架。天津南开大学和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办短期培训班的办法很有成效。南开大学培训市一级或市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为期半年;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培训班则是着力于培训有一定英语基础和外经业务的骨干。经贸部还在全国七个点办了经理厂长培训班。此外,各地还办了单证结汇班,海关、商检班,信用证班,外贸运输班,货源班等。据秦皇岛、烟台、青岛、宁波四市的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接受短期培训的有二千三百多人。这些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国际市场,千变万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上,既要面对实际,又要面对未来,要把思路放开些,眼光放远一些。现在,人们(包括专家、学者)都面临知识更新和再学习的任务。在开展国际交往中,双边人才需要,多边人才也需要。多少国际组织需要我们派人去发挥作用。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