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无锡市建筑公司政治思想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1
第4版()
专栏:

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无锡市建筑公司政治思想工作纪实
新华社通讯员 林平 新华社记者 袁养和
今年夏天,无锡市建筑公司第四工程队在无锡市西门桥畔建造一幢八层商业大楼。这里个体户货摊云集,生意兴隆,一些青年工人站在脚手架上朝下观看,常常看得发呆,休息时通过和一些个体户交谈,得知他们收入可观,这些青年更是感慨不已,说:“当个体户要比当建筑工人强多啦!”有的人没心思干活,致使工程进度慢了下来。工长、班长下命令说:“干活时,眼睛不许向下看!看五分钟,罚款五角!”
这件事被公司党委书记宋殿清知道了。他来到西门桥工地,跟青年工人们一起登上了正在施工的商业大楼楼顶,笑眯眯地对身边的年轻人说:“今天,咱们一块儿来看看无锡市的新面貌,好不好?”青年们都乐了。大伙跟着他的视线,放眼鸟瞰全市。宋殿清指着运河边上一幢即将竣工的十五层大楼说:“这幢航运大楼,眼下是全市最高的大楼。它就是咱们公司承包建造的。当时工人们干劲可足了,十天盖一层,创造了无锡市的‘深圳速度’!”他又指着北面一座耸立在苍茫云海中的特大烟囱自豪地说:“你们见过一百米高的烟囱吗?那就是咱们公司为双河尖热电厂造的,眼下,全市还没有哪个烟囱的高度超过它!”沪宁线西面,一幢灰白色的八层大楼矗立在鳞次栉比的房屋之上。宋殿清指着它,笑道:“看,无锡市最高的医疗大楼!咱们的建筑队在盖这幢大楼时,连大年三十都没有休息!医院的同志感动得把感谢信一直送到咱公司门上!”最后,他指着南面远处的一大片高层建筑告诉大家,那是他们公司建造的无锡市最大的住宅建筑群——清扬新村。这个工程以速度快、质量好、配套全面,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成为我国南方片的样板工程。
一看一讲,青年工人们心潮激荡。大家终于明白了老书记跟大伙一起登高远望的深意,一下楼顶,青年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咱们建筑工人真是了不起!这么大的一个城市,就是靠咱们一砖一瓦造出来的!”有的说:“过去,我总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今天一看,看出志气来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咱们建筑工人,应该是‘大地的美化师’,‘城市的造型艺术家’、‘四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有的青年想到自己曾一度羡慕个体户,感到很惭愧,说:“同样是看,眼睛朝脚底下看,越看越没有劲头;眼睛朝远处看,越看越有奔头!”……
上面写的,是无锡市建筑公司对青年进行理想教育的一个例子。
这个公司有二千四百多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年。搞建筑,既累又脏又危险,不安心工作,是青年工人突出的思想问题。多年来,公司党委一直把教育青年工人热爱本职工作作为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他们不搞花架子,不讲空泛的道理,而是运用活生生的事实引导青年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从而看到自身的价值。
这个公司的建筑队伍是一支建筑劲旅。首都十大建筑、南京长江大桥、徐州淮海纪念塔、上海华侨大厦,都曾洒下这支队伍辛勤劳动的汗水。每当新工人进来,公司党委总要把这些情况告诉大家。光荣的传统是激励后来者前进的火炬。许多青年工人第一次登上脚手架,就为自己是英雄的建筑工人的新一代而深感自豪。
舆论,常常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影响。公司党委每年都要从青年工人中评选出一批热爱本职工作、成绩显著的积极分子,大力予以表彰。公司党委、团委和工会还根据青年工人的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建立起读书、绘画、书法、摄影、集邮、影评、文艺创作、花卉盆景等各种业余兴趣小组,工人们写自己,画自己,摄自己,他们的书画参加了市里的展览,他们写的小说整版整版地登上了本地的报刊,公司里一年一度的摄影比赛也搞得丰富多采。
生活在这样朝气勃勃的集体之中,加上公司党委、团委和工会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住房、婚姻等具体问题,于是,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爱上了自己的职业。原来要求调离的,现在不走了;原来辞职当了个体户的,现在也要求回来了;有的青年断然拒绝了外单位的高薪招聘;有的青年刻苦钻研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比赛中连连获得优胜。一支优秀的青年建筑队伍成长起来了。从1979年以来,这个公司完成的建筑面积相当于过去十三年的总和。去年,他们被评为江苏省的先进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