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彝族女党员陈少芝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她说,共产党员好比火车头,要是甩掉了群众,也就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1
第4版()
专栏:

彝族女党员陈少芝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她说,共产党员好比火车头,要是甩掉了群众,也就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据新华社贵阳11月10日电(记者刘子富)贵州省纳雍县补母寨的四十三户苗、彝、汉族农家,这几年日子越过越红火,人均吃粮由前几年的一百七十多斤增加到七百八十多斤,人均收入由七八十元增加到二百多元。村里的各族农民交口称赞说:“多亏有好当家陈少芝!”
彝族女共产党员、村民组长陈少芝勤劳动,会经营,靠种烤烟、养肥猪、做豆腐干致富。她心里琢磨,火车头的力量不小,可它甩掉了车厢,力量再大也没用。共产党员好比火车头,要是甩掉了群众,也就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时期党员的责任之一应该是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于是,她挨家挨户串门,把每户人家的家底摸清,认真分析各家的优势和劣势,帮助他们寻找治穷致富的突破口,使寨子里每户人家都告别贫困,过上温饱日子。
彝族龙成一家常常既缺粮,又没钱。陈少芝注意到龙成的妻子蒋学珍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便登门表示愿意教她做豆腐干卖,说这既可挣钱,又有豆渣喂猪。第二天一清早,陈少芝就赶到蒋学珍家,手把手地教她;豆腐干做出来了,又领蒋学珍背到街上去,教会她零售。龙成家靠做豆腐干卖,一年收入一千多元,逐步摆脱了贫困。
彝族龙崇亮家劳力足,承包的地也多,可是没技术,只能单一地种粮食,收入较低。陈少芝发现龙崇亮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便出面与供销社联系,安排他学习烤烟栽培技术。学成后,又帮他合理利用耕地,采取“烤烟上山,粮食下坝”的布局,种烟四亩,收入一千多元,而粮食不减。陈少芝重点抓一户,带动了十户种烤烟,使烤烟生产成了这个村寨治穷致富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
残废军人李少益家底很薄。陈少芝帮他巧安排,从山区草山宽阔的实际出发,动员他用残废金买了只母羊来喂,结果由这一只母羊发展了十四只羊,李少益家年收入三百七十多元。以后,陈少芝又帮他合计,让他买一头母猪来喂。母猪一年产两窝猪崽,收入又是四百多元。见李少益家初步摆脱了贫困,陈少芝又扳着指头给他算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动员他“拿点钱存‘绿色银行’”。
陈少芝不嫌弃歧视任何人。去年冬天,苗族李国民家断了炊,夫妇俩拖儿带女外逃了。有人说:“政策这样好,还缺吃少穿,活该!”陈少芝摇头说:“话可不能这样讲。我们没帮他安排好,也是有责任的。”陈少芝设法把他们找了回来,先借二百斤玉米给他家解决燃眉之急,随即送去三十斤玉米和一百斤洋芋给他家作种。然后,召开党员会,动员党小组全体党员从物资、资金、技术、劳力上给他家以帮助,使这户特别贫困户及时种上了地,喂上了猪,今年人均收入可达二百多元。日子稍好一点,李国民就放开吃喝起来。陈少芝又上门劝他,要他勤俭过日子,注意扩大再生产,并且帮助他家卖了大猪买小猪,还买了一头耕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