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爱护文艺人才 出好精神产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1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爱护文艺人才 出好精神产品
万绍芬
在全国党代表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一起抓,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必须大大加强。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必须坚决贯彻,切实抓好。
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文艺有着独特的作用。它能够使广大群众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树立起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我们不会忘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在火热的建设时期,一部好的小说和电影,一支好的歌曲,往往会产生多么强烈的影响,激励着千百万群众奋勇向前。在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今天,我们是多么需要大批这样的优秀作品啊!
文艺是精神产品,它是文艺工作者通过辛勤的艺术实践产生的。尤其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它要通过富有才华的作家艺术家艰辛的创作劳动,才得以问世。所以,建设一支拥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文艺队伍,是发展文艺事业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全国文艺界是大有人才的。拿我们江西来说,古时候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唐宋八大家有三家出在江西。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就出在南昌。在我们当代,有许多老一辈的文艺家和活跃在全国文艺岗位上的中青年文艺家,就是从江西苏区、从江西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才。当前,江西文艺界也是有人才的。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可以称得上“人才辈出”。由九江而遍及全省的电影剧本创作,受到全国电影界的称赞;宜春地区的摄影作品多次进京展出,版画作品获得全国性的集体奖,使这个本来文化不够发达的地区,获得了“摄影之乡”和“版画之乡”的称号。一批富有才华的、勤奋有为的人才脱颖而出。就我所知,象杨佩瑾、王一民、陈世旭、罗旋等中青年作家,相继以他们的优秀作品受到读者观众的注意。电影《乡情》、《乡音》等,短篇小说《小镇上的将军》、《惊涛》、《红线记》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旋风》,在京、沪以及许多省市电台连播,获得听众热烈欢迎;长篇小说《剑》被译成英、日、法等国文字,在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只是优秀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一支以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文艺队伍已经形成。他们正在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文艺队伍及其精神产品,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努力壮大文艺队伍,爱护文艺人才,出好精神产品,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党委加强和改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和提高文艺人才的政治素质和艺术才能,特别是要从政治上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团结,互相尊重和支持,同心同德,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壮大文艺队伍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继续培养和大胆使用已经涌现的、已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那些按“四化”标准选拔到文艺领导岗位上的同志,要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艺术,通过他们团结、帮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专长。对于他们的具体工作条件和环境也要加以关注。例如建立少而精的专业作家队伍,让他们有时间更多地深入生活,接触群众,能集中精力写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但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要充分发挥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发现、吸引和培养新的文艺人才,充实文艺队伍,真正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这样才能使我们新时期的文艺达到更大繁荣。谈到发现和吸引新的人才,近一个时期来,省委和我本人先后收到好几千封来信,其中许多是江西在全国各地学习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热情要求回到江西这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来,回到这块哺育过他们的土地上来,建设老区,振兴江西。其中也有文艺人才。对于他们,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并且努力做到学以致用,量才录用,妥善安排,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
我认为,党对作家艺术家们的最大爱护,应当是政治上的关心和帮助。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以自己的作品每日每时影响并塑造着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心灵。作为党的组织,更应该满腔热情帮助他们加强社会责任感,明确创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而不应以文艺为捞取金钱的手段。这就需要经常组织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和道路,自觉抵制和反对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抵制和反对金钱至上、个人至上思想的影响。我们仍然要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各项自由。对于思想上和创作上的不良倾向,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探讨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明辨是非,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对于那些黄色报刊和淫秽录相,必须根据政策,象查禁鸦片那样坚决禁绝,决不允许这些精神鸦片毒害广大群众特别是毒害青少年的心灵。
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文艺工作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组织他们到生活中去,感受广大人民群众献身四化的巨大热情和拚搏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创作源泉,避免闭门造车和胡编乱造。我们江西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下去,了解过去,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不但能激发今天的人们献身四化的热情,对于提高文艺工作者自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重要作用。江西省文联的《星火》杂志改成以反映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的文学月刊,我认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
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还应当热情提倡党委领导同志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做他们的知音。我常常想起,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当中,象周总理、陈毅,以及现在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都和文艺界人士有深厚的友谊,是作家艺术家们经常怀念和称道的良师益友;不少老革命家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赢得文艺工作者的崇敬。我以为,要做好文艺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以这些革命前辈为榜样,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尽可能抽时间参加他们的活动,使他们有亲近感,能说知心话。这样,才能使自己耳聪目敏,对文艺事业的发展和遇到的困难,对文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心中有数。这方面,我学着这样做,也作了一些努力,虽然很不够,但觉得收益不小。例如,江西省文联在已故老省长邵式平倡议下一年一度举行的“谷雨诗会”(除“文革”期间中断外),这两年我都参加了。今年,他们又邀请我到会讲话。我说我以领导身份去讲话,与这个诗会气氛不合。同志们说那就请写首诗吧。我便欣然答应,写了一首,准时到会。大家又希望我自己登台朗诵,我也欣然这样做。会场上情绪热烈,响起阵阵掌声。我认为这是给我鼓“精神”掌,因为我把我的感情和大家的感情融合到一起了。又如有关单位要编印一本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血染东南半壁红》,希望我写个序言。我虽然很忙,但还是挤出时间,夜里看了作品后,写到凌晨两三点钟,按时交卷。有关部门的同志很高兴,彼此间增加了亲近感和信任感。总之,在亲切的气氛中和文艺界同志们的感情融合到了一起,不但有助于解决问题,还可以使自己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使自己感到精神焕发,变得年轻。而文艺界的同志也感到高兴,真切地感到党委领导同志和他们是朋友,有话也愿意推心置腹地讲了。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文艺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是一门大学问。我们要不断学习,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我相信,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必将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是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