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思泉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1
第8版()
专栏:

思泉铺
赵相如
汽车拐过一个陡坡,司机对我轻声说道:“到了。”
我走出车举目望去,只见坡下柏油马路横贯东西,两旁阔叶杨树被阳光印下了厚厚一片浓荫。路旁,一块块农田里,青翠的禾苗在肥水里不时晃动着身子;那边,一幢幢宽阔的楼房耸立着,我还听到了楼房里的欢笑声。此情此景,使人很难相信这就是曾经渴死人的思泉铺。
思泉铺过去叫荞麦坡,方圆十几里,处于光秃秃的山瘠上,一年到头只能长点荞麦。五十年代这儿只住了一户人家。一次,有个过路人经过这里,问这户人家讨口水喝。有个老婆婆递给他一木勺水。过路人边喝边问:“这水怎么苦得厉害?”老婆婆说:“还是我儿子从四里地外挑来的。”过路人惊讶地说:“真的?”她叹了口气:“明天我一家也要搬走了。”“为什么不挖井?”老婆婆摇摇头:“挖过,挖不出水。”过路人自告奋勇:“要是陂下有泉水冒出来,那就好了。这样吧,我和你儿子再选个地方,重新打个井试试。”
果然,打了整整十五天,刚刚井里冒出一点水,过路人却活活累死了。
以后,荞麦坡就被改名为思泉铺。
这个地方缺水出了名。县里有干部出差来这儿,说:“住上一个星期,身上可以存下半斤盐。”
十几年前,我搭车经过这儿,这里有了垦殖场。有人悄悄对我说:这里的人,日子过得很艰难,一件白布衬衣有十七个补钉还穿呢!
只有几年功夫,怎么变得叫人难以相信了呢?而且主人居然没有跟我详细介绍比金子还贵的水,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们打了三个大型深井,地下水有的是。你看,水塔立起来了,家家水自来。如今二千来亩水稻有活水灌溉,柑桔园里有喷灌。这里已经有五六千人居住,没有水哪能行?”
年轻的书记对于水的介绍如此不屑一提:“我们早就不‘思泉’了。”
“思什么?”
“前段日子‘思钱’。你看,这山陂上,不是光脊梁了吧!我们种了三千五百多亩苎麻,还种了六千亩棕树和桐树。千棕万桐,子孙不穷嘛!栽桐树,头年一根棍,二年象把伞,三年油老板。”山上穿起绿袍,地下泉水用不竭,手里还来钱。
年轻的书记接着说:“到了七十年代中,我们这儿还是祖孙三代蔑片房,锅灶鸡灶紧靠床,洗澡换衣要站岗。如今一幢幢二层楼房有的是,私人住宅,嘿,没钱能盖吗!”
我们来到一幢全新的四层楼前,门上一块大木牌,上写“万新羽绒厂”。“我们如今大养水鸭。鸭身可做板鸭,鸭毛做衣服。我们的羽绒设备是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一年鸭毛吞吐量三百吨!”
我望着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望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我的额上不知为什么竟渗出了汗珠子。
“现在‘思钱’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今后怎么再前进一大步,‘思前’,是我们经常在琢磨的事。翻两番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我们基数太低。你见多识广,参谋参谋,我们该怎么个‘前’法?”
我明白,他们有的是办法。地上没有,从地下挖出来;山上没有,从手里绣上去。在他们面前怎么会缺少办法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