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六年两千件”还说明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1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六年两千件”还说明什么?
沈迎选
身为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公务异常繁忙的情况下,还抽出时间平均每天处理一封人民来信,六年来,共批阅了两千多件。这报道,人们已经在报上读到了,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人们盛赞总书记与群众息息相通,也深深感受到了我们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些,报道本身已经写得很真切,不再重复。我倒觉得,这件事还能说明点别的什么呢?
人们都说,中国的民众是最本份、最能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这说法,我认为大抵是不假的。他们但凡有办法,是绝不会去给别人添麻烦的,包括领导,更何况是总书记。我无幸亲眼看到这两千多封信的内容,不排除有向中央献计献策的,但我猜想,更多的可能是这些人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扰,下了大决心,才提笔写的。想来,胡耀邦同志来不及处理的信可能还有,而且我估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会收到不少类似的来信。
这几年,全国的形势明显好转了,这是无可怀疑的,一些“文革”中的“重灾区”、“重灾户”的状况,较之以前也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否已到了“平安无事”,可以“高枕无忧”的程度?看来还未必。我们有些干部向上汇报,是乐于“报喜不报忧”的,有些对形势的宣传,也有过头的地方。轻则说,这是一种形而上学,说重了就是欺上瞒下了。从“六年两千件”,得出应时刻实事求是,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的结论,恐怕是不为过的。
进一步说,普通百姓可以直接给党的总书记写信,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似乎反映着某种不正常的状况。从一个工人、农民、教师,到党中央的总书记,中间究竟还有多少层领导?写信的人大概不会不晓得“县官不如现管”这句老话,问题终究是要由具体部门解决的。可为什么他们还要直接给总书记写信呢?我想,“现管”他们找是找过了,但没解决问题。不能否认,我们的有些干部,吃着人民的“俸禄”,嘴里说自己是“公仆”,要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办实事,或者麻木不仁,或者是非不分。也许还有这样的情况哩,群众找上门,他干脆说一声:“你去找上边罢”,一推了事。
“各级干部要各负其责”,这是常识。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对人民负责,矛盾上交就不能算是好干部。中央的领导可以直接处理最基层群众的问题,但他们更主要的还是考虑全局的大事情。如果各级领导都把问题推到中央,无疑就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工作。所以,这“六年两千件”,也说明了我们有些干部没有尽心尽职,是该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改变作风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