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红菱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1
第8版()
专栏:

红菱塘
倪平
红菱塘在常州市郊区,历来以产红菱著称。夏秋季节,碧波荡漾,姑娘们驾着采菱船摘红菱,嬉笑声与《茉莉花》等歌声交织一起,飘扬在蓝天、垂柳中。
一担担、一船船红菱运入市场。“卖红菱嗬、卖红菱!”鲜嫩的红菱真诱人,孩子们喜欢生吃,主妇们喜欢做菜肴,菱炖豆腐,加上香菇做作料,麻油一浇,香嫩可口,在菜馆是上等素食,在家庭里虽是寻常便菜,但却是素净的佳味。记得沈衡老(钧儒)到功德林素菜馆进膳,点的一味菜便是嫩菱炖豆腐。沈衡老的家濒临淞江嘉兴南湖,一湖清水半湖菱,自幼喜欢品尝嫩菱,视为席上珍。
江南一带,以“菱”为姑娘家命名的不少,《红楼梦》中就有“香菱”这一人物。菱,素雅高洁,做父母的乐于为女儿取与“菱”相关的名字也许有深意存焉?
大概有十多年,市场上鲜见红菱,也少见青菱,江南水乡的一些孩子竟不知道“菱”是啥样子的,只闻言传,不得口惠。围湖造田,连锁反应,菱被挤到角落的角落,小小红菱塘淤塞了,红菱绝迹了,经过这儿的人们,留下的是记忆、回味,是非议,是感叹。
让农民有安排生产的自主权,已沁人肺腑,也化为现实,红菱塘的农民又开始挖泥还塘。科学为开发红菱塘投一光辉。水产科技工作者吴志大的一个科学的设想为农民所接受,在这儿建循环流水高密度养鱼池,菱、藕相间。笔者实地观赏了正在兴建中的红菱塘,一排排二十几平米至四十平米的鱼池,饲养着草鱼、鳊鱼。增氧机不息地运转,水花微溅,水波由下泛上,又趋向横广,激起层层涟漪。鱼儿密集,比杭州西子湖畔的“花港观鱼”的鱼更密,投复合饵料,鱼儿争食的情形使人留连驻足。如果有哪一位画家信手挥毫,对“鱼翔浅底”、悠游自在的姿态作传神的描绘,将是一幅很好的《鱼乐图》。与一级池相配的二级池中,鲤、鲢、鳙鱼争食一级池中鱼儿的排泄物,同时漂游生物涌集。另一侧则是河蚌养珠,一只河蚌可取一二十粒光采夺目的珍珠。蚌池的水含有肥份,流水淙淙,进入莲池菱池,夏秋之间这儿将是绿荷片片,红莲白莲争妍斗艳,菱角繁茂。每亩水面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达三千元,富了农民,美化了环境。
好客的主人沏了上等绿茶,与笔者在池边款款交谈。这侧准备辟一垂钓区,吸引远近钓客。“是呀,公余之暇持竿而钓,也是一种乐趣。”后面一片土地建造一批新房,办农家旅社,让中外来宾休憩。有活杀的鲜鱼,莲子汤,尝尝鲜藕、红菱,这是多美好的构思,也是正在付诸实施的现实。
历史的进程是螺旋形上升的,红莲塘的废,令人感伤;红菱塘的兴,令人陶然。红菱塘的变迁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