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2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
下面是一件发人深思的经济案例。
今年1月28日,杭州印染厂为解决印染坯布来源问题,同嘉兴市惠华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一份供需合同,规定:惠华公司在3月31日以前,向杭印厂提供四百吨150D低弹涤纶丝,金额七百八十万元,杭印厂按30%付定金。该项合同经过杭州市拱墅区公证处公证。杭印厂当即将二百万元定金交给了惠华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慧华。
临近合同期满,杭印厂没有收到涤纶丝到货通知。3月下旬,由嘉兴市城区法律顾问处律师崔钟签署的一份公函说,受惠华公司委托,声明“进口发生困难,一时无法履行”合同,要求予以解除,原预付货款将如数退回。
杭印厂派人索取定金,得知惠华公司已被封闭,卢慧华在银行的存款被冻结。后经杭州、嘉兴两市政府领导同志出面协商,杭印厂于4月8日以暂借名义,从嘉兴银行取回一百万元定金。其余一半至今尚未收回,仅利息一项损失九万元。杭印厂买的这批涤纶丝是为得到坯布而供兄弟厂作原料的,合同终止,影响了许多厂的正常生产。
被所谓惠华公司欺骗的何止杭州印染厂一家!10月29日,浙江日报披露:嘉兴市破获一起重大诈骗案,犯罪分子卢慧华已被依法逮捕。卢慧华何许人也?惠华公司是什么企业?他们的诈骗活动又是怎样得逞的?
卢慧华是个二十七岁的农村姑娘,在仙居县下阁乡供销社当过业务员。去年9月,她在活动筹建“嘉兴市惠华贸易有限公司”时,得到市人民政府某领导人同意,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很快发给了筹建临时营业执照。
卢慧华凭这份执照,从中国银行嘉兴市支行贷款八十万元。卢将其中的六十万元借给嘉兴市综合工业公司,作为联合经营进口编织机的资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凭市综合工业公司向惠华公司借款的单据,发给卢慧华注册资金一百万元的正式营业执照,为她提供了法人资格,并在中国银行嘉兴市支行和另一家银行分别开了两个户头帐号。
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多单位上当受骗?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本报记者 鲁 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