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职工的主心骨——记龙口玻璃厂党总支书记王武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2
第2版()
专栏:

职工的主心骨
——记龙口玻璃厂党总支书记王武才
綦国瑞 孙宜夫
山东龙口玻璃厂党总支书记王武才,把党的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崇高的职业,在开拓前进的路子上,留下了扎扎实实的脚印。
1982年末,王武才拿着组织的调令,行色匆匆地赶到龙口玻璃厂报到。未满三十八岁的王武才,身材高大,双目有神,还带着当年当炮兵连长那股虎劲。不过现状是够他焦心的:办公室的凳子用铁丝拴在桌子腿上,档案材料乱扔在破纸箱子里,工人迟到早退当便饭,管理十分混乱。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会有成功的工作,他决心先从整顿劳动纪律做起。春节刚过,他就公布了三十六条厂规厂纪,并亲自检查执行纪律的情况,首先罚了几个违犯劳动纪律的干部和车间主任。不久,厂里有一位老工人的儿子偷了厂里的物资,事情败露后,一些工人上门说情,有的干部主张看在老工人面上免予处分。王武才说:“要按规定办事”。经厂里研究给予当事者罚款四百元,工资降一级的处分。这样一来,厂里的风气正了,工人说王书记有胆气,信得过。
王武才时刻关心生产,用尽心思把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工作中,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去年春天,为了在分配上不吃“大锅饭”,调动工人积极性,厂里决定实行计件付酬的办法。厂里提出了比平时高20%的指标作为计酬基数,究竟能否实现?决定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做试验。由于工人们有顾虑,不肯放手干,半个月过去了,任务完成不到一半。后半个月,王武才天天到车间,同工人算经济帐,算政治帐,讲实行新的计酬办法对国家、对厂子、对个人都有好处的道理;他还积极给车间干部撑腰打气,出主意,鼓励他们把试验进行到底。转眼到了月底,统计员报出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全厂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
玻璃厂有一千多名职工,可是建厂七年没发展一个党员,有多少工人写过入党申请书,但都石沉大海,进步的工人眼巴巴地盼着党组织打开大门。王武才上任不久就把这件大事纳入议事日程。他先组织党员研究分析全厂职工情况,确定第一批十六名培养对象,党总支分工帮助,王武才还自编了教材,为他们上党课,经过努力,现在已有九人加入了党组织。近来又有四十多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党的威信提高了,正气树起来了。
王武才关心职工生活不讲空话。一次,劳动人事部的一位领导来厂参观,王武才详细反映了高温作业的工人劳动条件比较艰苦,受到领导同志重视,立即命令秘书通知有关单位解决。事后不几天,高温费就发下来了。
在解决住房、入托、买煤、买粮的问题上,有条件的办到了,没条件他也把思想工作做到家,工人心服。他还组织人定期给老干部送煤、送粮,逢年过节,他总要亲自去探望。人心换人心,工人们把王武才看成兄长、朋友和战友,有事都愿找他说一说,他们说,武才是我们的主心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