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孙中山的讲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1-12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孙中山的讲演
邵燕祥
在广东中山市新建的孙中山纪念堂,听了孙中山1924年一次演讲的录音片断:诸君:
我们大家是中国的人,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等的强国,我们的文明进步比各国都是领先。到这个中国顶强盛的时代,正所谓千邦进贡,万国来朝。那个时候,中国的文明,在世界上是第一的,中国是世界上头等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的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能看得起中国人的。所以现在世界的列强,对于中国,就是有瓜分中国的念头,也就是由各国来共管中国的意思。为什么我们从前顶强的一个国家,现在变成这个地步呢?这就是中国,我们近几百年,我们国民睡觉了,我们睡了,不知道世界他国的进步。我们睡着的时候,还是以为我们几百年前是这样的富强的,因为睡着了,所以我们这几百年来,文明退步,政治堕落,变成现在不得了的局面。我们中国人,在今天应该要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地步,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那末,我们中国还可以有得救。不然中国就要成为一个亡国灭种的地位。大家要警醒!警醒!……从这次讲演到今天,六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当然不是1924年的中国可比的;但是我们今天还有没有必要“警醒,警醒”?假如我们还斜倚在“经济、技术虽然落后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还是先进的”这个精神支柱上,沉沉昏睡或闭目假寐,那和过去自诩“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从前我们家比你们家阔得多呢”的心理相去多少?
孙中山不是马列主义者,他对于中国几百年来社会发展的停滞,政治之堕落,文明之退步,也许没能作出完全符合实际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分析;他指出的挽救危亡的道路还只是三民主义或至多是革命的三民主义。然而他对于国弱民贫的痛心疾首,是那样使我的灵魂为之震颤了。
听不懂他的广东方言,仅是对照着一方卡片上的文字稿,听着这生前被讥为“孙大炮”的中山先生发自肺腑的语重心长的呼吁:这门大炮难道不应该在今天仍然听到回声么?又该是怎么样的回声呢?
因为日程紧促,录音匆匆掐断,我们又赶路了。我却想起,1907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牺牲后孙中山挽诗中的一联:“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直到孙中山遗嘱中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在孙中山身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他作为伟大革命先行者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诚然作出了肯定的评价。不过,在长期“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至今还没有加以很好的总结,单是对孙中山,实在也没有认真地研究过。正象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前的鲁迅的著作,有许多至今仍是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武器一样,即使在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前的孙中山阐发自己主义的著作、演讲当中,同样有许多至今可资我们借鉴和汲取的精神财富。孙中山的生平和他毕生不顾跌踬、献身民族的热情,都是可以光照后人的。所有这些,绝不会因少数不顾民族大义之徒标榜“三民主义”、盗用孙中山的名义而减色。所以,即使今天来研究孙中山的贡献,孙中山的得失,都不仅有助于总结近代史上重要的经验教训,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对待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对待舶来的资本主义和土产的封建主义,“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坚定开放的趋向,鼓舞改革的热情。
我不会写旧体诗。但是乘车离开翠亨村中山故居,一路上思前想后,却总有那么熟悉的孙中山奔走呼号的面影和身影浮现眼前,甚至晃动着手势,尽管从电影里看到,孙中山讲演时是背着双手的:
革命先行者,栖栖一代中。
平生称大炮,万古忆黄钟。
声咳今犹壮,风云志不空。
甘棠何处是?酸子树葱茏。
酸子树在中山故居短短的围墙边,是先生从檀香山带回树种,亲手栽种的。果叫酸豆,吃了开胃健脾,花瓣也可以晒干冲饮。我们来早了些,还没开花,一旦开花,据说从六七月开到十月,花期很长。这颗老树高龄已经近百年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